此存档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间所管理的真人图书网络的相关资料。
联络我们 捐款支持 注册/登入
Wefoto
联络我们 捐款支持 注册/登入

故事

‹ 去主题页 ‹ 回到故事页

Gurung Noman Sing

页面建立日期
2018.10.08

页面更新日期
2020.01.09

×

预约会见


! [姓名] * 必须填写


! [电邮地址] * 必须填写 ! [电邮地址] 请填写有效电邮

! [联络电话] * 必须填写 ! [联络电话] 请填写有效联络电话


! [组织] * 必须填写


! [开始会见日期及时间] * 必须填写

! [结束会见日期及时间] * 必须填写
! 开始日期及时间不能在结束日期及时间之后 ! 开始日期必须在目前日期或之后


! [预计参与人数] * 必须填写


! [地点] * 必须填写


你已成功提交预约会见,我们将会尽快处理您的申请。
×

回应/补充

* 必须填写


! [姓名] * 必须填写


! [电邮] * 必须填写


! [网址] * 必须填写

! [我有以下回应/补充] * 必须填写

选择附件 更改 删除
(最多可上传10个附件,总附件大小不得超过100MB。)
! [出了点问题,请再试一次。]
! [附件上传超过了最大附件数量。]
! [上传的附件超过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应/补充。

港生少数族裔:我们都是香港人

听到南亚裔人士、尼泊尔人,你会先想起甚么吗?港生尼泊尔人Gurung Noman Sing(Noman)说:「在香港,我们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问题,很难结识本地人朋友,而且很难融入社区。」旁边为Noman拍短片的社企员Henry坦言:「很多时看新闻若跟南亚裔有关,只会见到很负面的新闻,但跟他们接触后,便会很喜欢他们。」  

来港18年,Noman(左一)做地盘靠一双手撑起家庭,闲时不但做义工,,更成立尼泊尔人自助组织。(图片来源﹕苹果日报)

在香港,我们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问题,很难结识本地人朋友,而且很难融入社区。

祖父辈是雇佣兵,上几代都在港出生的Noman,年少时在尼泊尔长大,结婚后再回港,在地盘工作,靠一双手养大三个子女。回港18年,Noman和太太除经常做义工,更成立了一个尼泊尔人的自助组织,守望相助之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他说:「我们是想教在港的尼泊尔人,如何成为一个好市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想有些付出,为这个社会、我们的社区做些我懂的事。」原来有人正为着他们的社群和这个社会,默默耕耘。 

Noman祖父辈是雇佣兵(图),几代都在港出生。(图片来源﹕苹果日报)

我们是想教在港的尼泊尔人,如何成为一个好市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想有些付出,为这个社会、我们的社区做些我懂的事。

摄影社企Image Pro除安排青少年学员为在港生活的少数族裔拍婚照圆梦,更为他们拍短片发声平反,获得过千like和share。学员Henry道:「认识过后,其实会更喜欢他们,会想和他们沟通多点、想知道他们生活上需要些甚么、想知他们想在香港扮演甚么角色。」Henry与Noman相视而笑:「我们拍片的目的也是想让人知道少数族裔在香港在做甚么,想引起多些香港人对他们的关注,别让一些负面新闻,影响到对他们的形象。」 

Image Pro学员Henry(左)直言,因拍摄而认识不少少数族裔过后,其实会更喜欢他们。(图片来源﹕苹果日报)

Noman 19岁的大女布美卡,一岁便来香港,18岁的二女诗嘉则在港出生,不过成长路以来亦面对不少排挤,「始终有些本地朋友不喜欢跟像我们这样的少数族裔沟通。」布美卡坦言她们在香港成长,了解香港比尼泊尔更多,「我觉得自己同时是香港人和尼泊尔人,我在这里已住了很多年,适应了整个环境,我觉得自己与其他华裔香港人是一样的。」港生少数族裔,土生土长,祖父辈为香港贡献,父母默默耕耘。下次见到南亚裔人士,你又会先想起甚么呢? 

 

本文获<<苹果日报>>授权转载

原文连结﹕港生少数族裔:我们都是香港人
原文刊登日期﹕2016-07-25
记者:陈颖欣 
摄影:徐振国、杨锦文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