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檔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間所管理的真人圖書網絡的相關資料。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Wefoto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故事

‹ 去主題頁 ‹ 回到故事頁

Gurung Noman Sing

頁面建立日期
2018.10.08

頁面更新日期
2020.01.09

×

預約會見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請填寫有效電郵

! [聯絡電話] * 必須填寫 ! [聯絡電話] 請填寫有效聯絡電話


! [組織] * 必須填寫


! [開始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結束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開始日期及時間不能在結束日期及時間之後 ! 開始日期必須在目前日期或之後


! [預計參與人數] * 必須填寫


! [地點] * 必須填寫


你已成功提交預約會見,我們將會盡快處理您的申請。
×

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 * 必須填寫


! [網址] * 必須填寫

!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選擇附件 更改 刪除
(最多可上傳10個附件,總附件大小不得超過100MB。)
! [出了點問題,請再試一次。]
! [附件上傳超過了最大附件數量。]
! [上傳的附件超過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應/補充。

港生少數族裔:我們都是香港人

聽到南亞裔人士、尼泊爾人,你會先想起甚麼嗎?港生尼泊爾人Gurung Noman Sing(Noman)說:「在香港,我們最大的困難是語言問題,很難結識本地人朋友,而且很難融入社區。」旁邊為Noman拍短片的社企員Henry坦言:「很多時看新聞若跟南亞裔有關,只會見到很負面的新聞,但跟他們接觸後,便會很喜歡他們。」  

來港18年,Noman(左一)做地盤靠一雙手撐起家庭,閒時不但做義工,,更成立尼泊爾人自助組織。(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在香港,我們最大的困難是語言問題,很難結識本地人朋友,而且很難融入社區。

祖父輩是僱傭兵,上幾代都在港出生的Noman,年少時在尼泊爾長大,結婚後再回港,在地盤工作,靠一雙手養大三個子女。回港18年,Noman和太太除經常做義工,更成立了一個尼泊爾人的自助組織,守望相助之餘,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他說:「我們是想教在港的尼泊爾人,如何成為一個好市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想有些付出,為這個社會、我們的社區做些我懂的事。」原來有人正為着他們的社群和這個社會,默默耕耘。 

Noman祖父輩是僱傭兵(圖),幾代都在港出生。(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我們是想教在港的尼泊爾人,如何成為一個好市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想有些付出,為這個社會、我們的社區做些我懂的事。

攝影社企Image Pro除安排青少年學員為在港生活的少數族裔拍婚照圓夢,更為他們拍短片發聲平反,獲得過千like和share。學員Henry道:「認識過後,其實會更喜歡他們,會想和他們溝通多點、想知道他們生活上需要些甚麼、想知他們想在香港扮演甚麼角色。」Henry與Noman相視而笑:「我們拍片的目的也是想讓人知道少數族裔在香港在做甚麼,想引起多些香港人對他們的關注,別讓一些負面新聞,影響到對他們的形象。」 

Image Pro學員Henry(左)直言,因拍攝而認識不少少數族裔過後,其實會更喜歡他們。(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Noman 19歲的大女布美卡,一歲便來香港,18歲的二女詩嘉則在港出生,不過成長路以來亦面對不少排擠,「始終有些本地朋友不喜歡跟像我們這樣的少數族裔溝通。」布美卡坦言她們在香港成長,了解香港比尼泊爾更多,「我覺得自己同時是香港人和尼泊爾人,我在這裏已住了很多年,適應了整個環境,我覺得自己與其他華裔香港人是一樣的。」港生少數族裔,土生土長,祖父輩為香港貢獻,父母默默耕耘。下次見到南亞裔人士,你又會先想起甚麼呢? 

 

本文獲<<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港生少數族裔:我們都是香港人
原文刊登日期﹕2016-07-25
記者:陳穎欣 
攝影:徐振國、楊錦文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