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 [姓名] * 必须填写
电邮地址 * ! [电邮地址] * 必须填写 ! [电邮地址] 请填写有效电邮
组织 * ! [组织] * 必须填写
预计参与人数:* ! [预计参与人数] * 必须填写
地点:* ! [地点] * 必须填写
请问您为什么有兴趣邀请这故事人物作分享嘉宾?
其他问题/意见
递交 取消
真人网络非常重视阁下的私隐权,因此制订有关保护政策,为阁下提供周全的保障。阁下使用本计划网站之各类服务均受此私隐政策声明列载的条款所规管。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资料(包括阁下之个人资料)前,请小心阅读此私隐政策声明。
阁下有义务提供本网站要求的个人资料作登记或参与活动之用,除部分可选择性填写的资料除外。
* 必须填写
电邮 * ! [电邮] * 必须填写
网址 * ! [网址] * 必须填写
我有以下回应/补充 * ! [我有以下回应/补充] * 必须填写
附件
1996年正值香港回归前夕,Ivy从桂林来港,入读小一,整个小学时期都与父母在一间位于中环,面积只有一百多呎的板间房内居住。整个单位有三个房间,厨厕共用;一个房间和客厅都是女房东的,另一间被两位男士租用作木工工作室,剩下一个房间就是Ivy一家三口的。
Ivy忆述那个共用厕所环境非常昏暗,窗户对着天井,往外看就是特别多的蟑螂老鼠,如厕时也经常看见不同昆虫出没。她家楼下是卖鱼档,对面是茶餐厅,茶餐厅的排气口正对着她家窗户,声音吵且气味重。
生于内地的Ivy是家中独女,从小就个性独立,「小时候妈妈就教我如何煮饭还有简单𩠌菜,但当年来香港后厨房里配备的是火水炉,对小孩来说,要独自使用非常困难。」洗澡是另一难题。以前厕所并没有安装热水炉,水龙头只会出冷水,想洗澡就要去厨房使用一个容量2升的电热水壶,注入清水,待加热完毕后把水壶提到厕所去,这对尚是小学生的Ivy而言亦具有相当难度。「光靠我自己洗不了,所以那时候经常是一星期才洗一次澡。爸妈平日要上班,只有周末放假才有时间帮我煲热水。」一星期一次洗澡,于现今生活而言是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但随着Ivy娓娓道来,仿佛这只是一段不能更平凡的童年日常。
Ivy父母为了多挣几个钱,选择了工资比较高的夜班工作,爸爸是电工,妈妈在餐馆洗碗。这样就造成她们家独特的作息及使用空间模式:爸妈白天在家休息补眠的时候,Ivy去上学;她放学回来以后,爸妈已经外出工作了。「挺有趣的,我们很少三人同时在这小空间活动,大部分时间我都可以独占整个家,所以我从没觉得住的地方很小很局促。」
父母经常不在家,只是小孩的Ivy即使再独立也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吧?「现今生活邻居之间大多不怎么来往,反而小时候在一个共用空间生活,大家总会碰面交谈,包租婆也不时关心照顾我。例如有一次我从上层床格下来的时候失足了,掉到地上,手臂被床架刮出一条长伤痕,我一下子吓呆了,都不懂喊痛,是包租婆听到声音就冲进来查看,然后为我处理包扎。」
Ivy表示那段板间房时光让她知道凡事都有不同观点角度,到现在长大成人投身社会以后,也懂得时常考虑别人的想法,同时又不拘泥于社会规范印象,「后来爸妈安排我转到另一所环境更好的学校,里面大多是来自中产家庭的学生。有一次上课,老师讲到『家』这部分,要大家举手示意。很多同学家里都有两个房间,只有一个房间的同学们似乎都会被取笑,我就不敢让同学知道我家里一个房间也没有,当老师说『家里有一个房间的举手』的时候就举了。那时我就明白原来别人是怎么看待『家』,自己也没有特别差的感觉吧,就是认清别人都会有一些既定印象,而我知道实际上是有更多既定框架以外的可能存在。」
曾经的艰苦居住环境似乎都不太难倒Ivy,那她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又是甚么呢?「我觉得自由最重要,尤其是精神上的。可能因为我小时候的生活吧,经常独自在家,爸妈也不太紧迫管束我,我可以自由支配整个空间,东西想怎么放怎么玩都可以,全部都自己决定。」童年的经历造就了一个坚强独立又重视自由的Ivy,对于邻里关系颇有想法的她希望在工作上努力耕耘,为居民服务,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美好社区。
撰文:陈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