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分界線 — 斬不斷理還亂
是次真人茶座,為大家帶來了久違的愛情故事。
這次的主角是阿祖。一開始阿祖說愛情很難拿捏,希望男友戒煙但他戒不到。然後阿祖說她看到男友手機中,與前女友和前前女友的曖昧訊息,「嬲到手震」,返工不斷重覆再看訊息研究自己有沒有看錯。阿祖形容,這些說話令她感到有點噁心。有一次,前女友來了男友家,他倆在客廳,阿祖自己在房間裏,「輾轉之間我覺得自己變咗小三」。
阿祖清楚自己需要的,是「尊重、信任和安全感」。男友則堅持自己沒有做過,只是「亂UP」,也不怕阿祖繼續(偷)看他的手機,手機密碼仍是生日日期沒有變更。
對談一段時間後,主持留意到,阿祖沒有要求男友完全與前度切割。阿祖表示這些闗係「斬不斷理還亂」,要互相欺騙就沒有意思了,重點是聯絡對方的態度。阿祖最希望的,是男友明白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有同理心,知道自己有多難受。而且阿祖感到不公平,男友可以與前女友們曖昧,但自己與男性朋友吃飯則被搶電話然後對方被男友罵。
及後主持繼續引領受訪者去留意自己平常少留意的事情。阿祖表示有一次活動期間,自己看著一件物品一段時間,不是看得很明顯的,而男友很忙正在辦活動,但也看得出她喜歡並靜靜買了送給她,讓阿祖感到有點甜。
阿祖形容男友「鐵漢柔情」,除了表面和內心強壯,男友還喜歡保護和照顧家人,例如替爺爺剪腳甲,買零食給媽媽,並且易觸動會哭泣。
主持問阿祖又有何特質,讓男友喜歡?阿祖則說可能自己較明白事理,凡事要有證明講理據,有別於男友過去的野蠻港女,動不動就發脾氣。阿祖與男友交往這八九個月來,沒有吵過一次架,男友與自己相處舒服。
到了故事交換故事環節,參與者Lulu表示,自己也試過類似的情況,卻不敢問當時的男友,因為自卑害怕分開;Kimling表示有這樣經歷時,會問有什麼可以為自己而做,因為未來不一定再有對方;Winky則表示自己與男友相處了三四年,即使發生類似男友與女性朋友交談或表示關心的事情,自己也有多點理解。當阿祖回答為自己做什麼的提問時,表示也有愛錫自己,煮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或者增值自己,不再太過focus在這段關係上,享受一個人的時光;期間阿祖爆出一句「前男友」更引來哄堂大笑。
導師William解構是次訪談,指出即便是主持已找出兩項unique outcome (包括男友送物品的觀察入微和不改手機密碼的信任),但是敘事工作並不急於要立即指出來,反而讓受訪者列舉更多事例,漸漸加厚理解。在故事交換故事環節中,參與者更是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再次引證敘事工作中的多向度和沒有絕對真理/道路(A road, not the road)的特性。最後,William指出敘事工作:不是查(他人的)案,而是定(自己的)心。
主持陳智達博士最後表示,觀察到受訪者意識(consciousness)的轉變,過程中漸見受訪者的力量,例如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例如從「唔捨得」到不小心爆出「前男友」的稱呼。男女之間常常是磨合與角力、協調與張力的過程,假如阿祖出現新的質素,或許能引發新的相處形態,為關係帶來新面貌。
敘事工作反思:人生有經歷、愛情難拿捏
• 事件行為(LOA)未必滿足需要、信念夢想(LOC/LOI)可是心中所求:受訪者一直不滿意男友許多的行為,如抽煙、和前女友曖昧、對其他女士過分關懷…,雖然男友多番解釋並答應改進,可是受訪者仍然未能釋懷,情緒困擾,主持人沒有參與判斷對錯,只問道:“你心中最扎心嘅係乜?”,這幫助了受訪者整理出原來她最者意的是希望男友能“明白我嘅心情諗法“、相互之間的”理解“、”有得傾“、”尊重“才是最緊要的;這轉捩點就是敘事工作中,幫助受訪者拾級而上,從level 1、2步上level 3、4的重要過程。
• 同一事情、不同身分、不同意義:受訪者對著男友對其他人(尤其是女性朋友)的過分關懷(甚至是她形容的曖昧)有著很大程度的不滿,主持人在耐心聽過受訪者的不滿後,就著墨於傾聽她和男友過去的一些經歷和其中的sparkling moments,然後受訪者就整理出她男友『鐵漢柔情』的身分,同時也整理了自己是一個「舒服、明白事理、比較理性」的、「好難搵到的一種人」… 對談至此,受訪者對男友的行為和自己的情緒就多了一分理解,多了
一些角度和空間去看同樣的事情。 敘事工作無須判斷事情對錯,著重探索人心身分。
是次茶座,再次感謝阿祖真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