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网络非常重视阁下的私隐权,因此制订有关保护政策,为阁下提供周全的保障。阁下使用本计划网站之各类服务均受此私隐政策声明列载的条款所规管。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资料(包括阁下之个人资料)前,请小心阅读此私隐政策声明。
阁下有义务提供本网站要求的个人资料作登记或参与活动之用,除部分可选择性填写的资料除外。
社企「传耆」利用网络力量推广传统工艺师傅的人生故事,更利用O2O营销模式,举行霓虹灯制作工作坊,胡师傅(左)是最初合作的师傅之一,右为「传耆」共同创办人及执行总监梁蔼婷。(欧嘉乐摄)
关上室内灯光,在约150呎黑暗的工作室内,黄色、紫色、蓝色不同形状的霓虹灯散发著晕眩耀目光彩,自2013年屋宇署收紧监管大厦外墙招牌后,不少承载香港历史的霓虹招牌被迫清拆,霓虹灯师傅更是买少见少。
霓虹灯师傅胡智楷在工作室内,先利用粉笔在光管上画上记号,然后在近1000度高温火枪上反复烧热,将笔直的光管一屈,再吹气定型,每个动作干净利落。
爱玩火入行30年 1000度高温火枪烧热霓虹灯
一屈一扭,一个对称的「A」字不消十多分钟便展现眼前,巧妙的手艺始于17岁那年暑假,胡师傅随从事霓虹灯装嵌的父亲回公司做暑期工,栽入时间洪流中霓虹灯最辉煌的时代,80年代霓虹灯师傅不足,暑期工时老板便给予众多机会,本著「觉得好得意,日日都可以玩火」,胡师傅一做便是30几年。
霓虹灯在近1000度高温火枪上反复烧热,再屈曲定型,胡师傅表示,工作最辛苦的地方之一是太热。 (欧嘉乐摄)「日日都可以玩火」,但玩火其实亳不轻松,胡师傅表示,工作最辛苦的地方之一,是要抵受摄氏1000度高温火枪,直言好热:「当年冷气无今日咁劲,可以吹风扇,但只吹住只脚,因为唔可以吹到𠮶火。」
全港只余7至8位师傅 最年轻的亦40岁
霓虹灯标志著香港最风光的年代,胡师傅忆述,7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不同行业的商人有钱去订做霓虹灯招,例如香烟广告、酒楼、桑拿等。他表示,置于天台的霓虹灯是最大型的,例如湾仔伊利莎伯大厦天台、有近廿年历史的Panasonic霓虹招牌,而在80年代时一个大型霓虹灯已能盛惠几百万元。
随LED灯逐渐普及,胡师傅表示,相较霓虹灯最风光、全港有近20至30名师傅的岁月,现时全港只余约7至8位师傅间中制作霓虹灯,最年轻的亦已有40岁;所制作的霓虹灯,亦由以前的大型招牌转至小型的室内摆设。
4500枝霓虹灯点亮中银外墙 小型装置更难制
大型霓虹灯招牌虽然减少,但原来旺角朗豪坊天台的半圆形球体、中银大厦外墙的灯光装置也是由霓虹灯所制,胡师傅亦有份参与其中。然而,他直言体积较小的室内霓虹灯摆设,远较朗豪坊等大型装置更难制作。
他透露,朗豪坊半圆形球体及中银外墙约4500枝的霓虹灯,大部分是直光管,毋须屈曲,直言:「放喺室内𠮶啲先最头痛,因为全部都系眼望、手摸到嘅范围,可以睇到个缺点出嚟,要好小心去做,先可以瑕疵少啲。」
为梅艳芳制舞台灯光最深刻
做过大大小小不同的霓虹灯,胡师傅忆述最深刻的片段之一,是当年为已故巨星梅艳芳在红馆举办的演唱会,制作舞台灯光效果,然而作为霓虹灯师傅,只负责前期光管制作,大部分时间留于工作室内, 但因为那次有光管坏了,安装师傅未有时间取回,胡师傅直接将制成品送至红馆,正好碰上梅艳芳进行彩排。
制作霓虹灯涉多个步骤,将霓虹灯屈曲至固定形状后,需要进行真空处理。 (欧嘉乐摄)
霓虹灯手艺逐渐消失,但胡师傅认为一日仍有人需要,工艺亦不会失传,而社企「传耆」近年更利用网络的力量重新为传统工艺注入动力,不但透过社交平台推广传统工艺师傅的人生故事,更利用O2O (Online To Offline) 营销模式,举行港式奶茶入门班、霓虹灯制作工作坊等,让手艺得以传承。
与社企「传耆」合作,胡师傅于过去一年间共举办了约10个工作坊,有逾百人参加。(欧嘉乐摄)
传承的意念,来自于「传耆」共同创办人及执行总监梁蔼婷(Joyce)的个人故事,她表示,妈妈煮饭很厉害,想保留妈妈煮饭的那个味道,直言一个小小家庭亦有想传承的文化,放诸社会,现时租金高企、满街淘宝货品扼杀传统手艺的生存空间。
因此,利用自身于数码销公司工作的经验,Joyce于2016年成立社企传耆,而胡师傅便是Joyce最初合作的师傅之一,过去一年举办约10个霓虹灯工作坊,每次约有12人,而现时的候补名单更有约1000人等候参加。
曾有一、两名参加者有意再深入了解霓虹灯手艺。被问及会否收徒弟,胡师傅表示,要视乎对方诚意,因学习手艺并非一时三刻之事,至少要半年时间才能掌握。
本文获《香港01》授权转载
原文连结﹕ 社企办霓虹灯工作坊传承手艺 师傅难忘为梅艳芳制作舞台装置
原文刊登日期﹕2018-04-02
记者﹕ 罗卓敏
摄影﹕ 欧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