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檔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間所管理的真人圖書網絡的相關資料。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Wefoto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故事

‹ 去主題頁 ‹ 回到故事頁

余在思 Jonathan

頁面建立日期
2021.08.12

頁面更新日期
2022.06.02

×

預約會見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請填寫有效電郵

! [聯絡電話] * 必須填寫 ! [聯絡電話] 請填寫有效聯絡電話


! [組織] * 必須填寫


! [開始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結束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開始日期及時間不能在結束日期及時間之後 ! 開始日期必須在目前日期或之後


! [預計參與人數] * 必須填寫


! [地點] * 必須填寫


你已成功提交預約會見,我們將會盡快處理您的申請。
×

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 * 必須填寫


! [網址] * 必須填寫

!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選擇附件 更改 刪除
(最多可上傳10個附件,總附件大小不得超過100MB。)
! [出了點問題,請再試一次。]
! [附件上傳超過了最大附件數量。]
! [上傳的附件超過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應/補充。

以書法耕耘清淨心田

Adobe Flash Player Loading ...

按此閱讀影片的文字記錄


 

 

余在思(Jonathan),神學畢業後在教會工作十年,後來開始兼職教書的旅程,先後在各大專院校任教社會科學和社會設計等科目。自小喜歡書法,Jonathan平常也勤於練習,曾與不同的藝術家、團體合作,年前出版了《文字燒》字帖。 

我對真實的人的想法感興趣,以藝術和出版作為媒介,跟不同的人連結。

《文字燒》字帖,靈感源於2019年的社會事件,Jonathan在街頭看到一些合成的新字,並猜想其中意思。後來有機會在大館設立工作坊,Jonathan製作了《文字燒》字帖,向參觀人士特別是外國人,分享傳統書法之餘,也聆聽這些旅港或居港的外國人,對一連串社會事件的回應。Jonathan指出,自己對真實的人的想法感興趣,以藝術和出版作為媒介,跟不同的人連結。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studio的成立,到與人接觸,和舉辦各種社會性的書法活動,體驗到社會的變遷,是自己這一兩年研究和觀察的方向。 

目睹社會事件帶來的創傷,Jonathan希望建立一個空間,讓人學習書法或見面相聚,在急速而紛亂的大環境下,仍能耕耘清淨的心田,遂於2020年成立「陋室」工作室。在真人茶座,Jonathan分享了學員在陋室寫書法的相片,其中一位是因疫情而失業的空中服務員。Jonathan希望透過書法認識社會不同階層的人,了解他們的故事,無奈疫情期間學員都戴上口罩,即使能親身接觸,但戴上口罩後認不到樣子,始終有距離。Jonathan慨嘆,成立「陋室」本想增加人與人的連結,現在唯有請學員喝茶看一看他們的樣子;同時亦思考到社會變化如此巨大,人也在適應此變化,何謂true self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另一張分享的相片,是「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的牌匾,這八個書法字是Jonathan所寫的。近年不少人關心香港招牌的消息,招牌為一本土的文化藝術形式,Jonathan有幸能有此合作,自己的墨寶有機會常常被人看見。最後一張分享的相片,Jonathan在一北角活動中設立工作坊,讓人結合北角社區特色來寫書法。「由studio的成立,到與人接觸,和舉辦各種社會性的書法活動,體驗到社會的變遷,是自己這一兩年研究和觀察的方向。」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種慢,可以令我們專注,在急促轉變的世代,更需要專注去思考,思考又牽涉到觀察,而專注和觀察是透過書法可以培養的。

Jonathan喜歡書法,因為自己是慢熱的人,書法也是很慢的事,日日練習書法就如運動員,最後只爭零點零幾秒,這些進步常人無法察覺,卻是年年月月累積出來的功力。書法有助修心養性,研究顯示只需按字帖寫字,心情已經得以紓緩;然而Jonathan更喜歡書法裏的觀察,在臨摹著名書法家字帖之時就是觀察,「臨摹字帖的過程好特別,首先要觀察,然後理解到,但不代表寫得到,從觀察到實踐,中間有很多gap。在書法裏,我無法幫助學員實踐,我只能從旁提點,必須是學員自己從實踐和經驗中得到啟發。」即使Jonathan示範了,學員也不能立即寫到,需要「學員自己一筆一墨去練習去體會,過程中對自己認識更多,學員未必立即寫到很美麗的字,但過程中的理解更為重要,透過年月的練習,最終會寫得漂亮」。Jonathan指出,人們慣了硬筆字的寫法,寫毛筆字意味著改變長年的習慣,是故更需要時間去練習,而「這種慢,可以令我們專注,在急促轉變的世代,更需要專注去思考,思考又牽涉到觀察,而專注和觀察是透過書法可以培養的。」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教導書法,也讓Jonathan認識自己。看到不太進取的前空姐,過著不一定要達到什麼成就的生活,啟發Jonathan反思在這社會環境下,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對Jonathan來說,從來沒有很喜歡或厭惡香港,反而重要的是如何在變化當中,找到資源讓自己過得好玩。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到故事交換故事的環節,Hoyee表示最近與小孩一起填顏色,感到填色的過程也能令自己平靜。Chitat感到深刻的是嘉賓的神學背景,Jonathan表示自己在人群中不太自在,當傳道會很受會眾的尊重,但自己反而想以較平等的方式與人相處和分享知識;同時Jonathan表示即使行業變了,但召命不變,只是不同形態的事奉。Lik表示自己學了mindfulness後也靜心了,提問寫書法與mindfulness是否類似?Jonathan表示兩者的確有相似,只是坊間已有不少mindfulness的課程和工作坊,但書法則不多,而且書法乃技藝,除了靜心也是對優雅的追求,會令自己更明亮。Chitat問現時的工作與召命有何關係?Jonathan指跟隨基督,重要的是道成肉身,即落地的生活,信徒以基督作為榜樣,Jonathan明白到要多照顧底層的人,基督做的也包括打破文化上的隔閡和指責,這些工作可能是很隱藏的,就像福音書裏有寫耶穌做了神蹟後不要宣揚,所以Jonathan默默做這些工作,認為自己仍然呼應當傳道的召命。 

 

 

 

撰文:劉劍玲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