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檔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間所管理的真人圖書網絡的相關資料。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Wefoto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故事

‹ 去主題頁 ‹ 回到故事頁

龔潔玲

頁面建立日期
2021.06.07

頁面更新日期
2022.06.03

×

預約會見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請填寫有效電郵

! [聯絡電話] * 必須填寫 ! [聯絡電話] 請填寫有效聯絡電話


! [組織] * 必須填寫


! [開始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結束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開始日期及時間不能在結束日期及時間之後 ! 開始日期必須在目前日期或之後


! [預計參與人數] * 必須填寫


! [地點] * 必須填寫


你已成功提交預約會見,我們將會盡快處理您的申請。
×

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 * 必須填寫


! [網址] * 必須填寫

!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選擇附件 更改 刪除
(最多可上傳10個附件,總附件大小不得超過100MB。)
! [出了點問題,請再試一次。]
! [附件上傳超過了最大附件數量。]
! [上傳的附件超過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應/補充。

神讓我堅持去愛

Adobe Flash Player Loading ...

按此閱讀影片的文字記錄


 

 

宣教士龔潔玲Kitling,與丈夫創辦機構Ultimate United,在香港推廣種族共融,主要關顧少數族裔和非華語群體的兒童、青少年及家庭,當中有低收入、單親、邊緣、背景複雜家庭,以及難民群體等等。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茶座一開始,Kitling分享幾張相片。第一張和第二張關於Kitling的婚姻,原來Kitling在十幾年前在印度認識了現在的丈夫Vijay Partap,歷經五年的異地戀後,於2011結婚至今十載,丈夫一直是Kitling宣教事工上的拍擋。第三張相片是關於機構事工的媒體報道。Kitling在油麻地佐敦的西貢街公園接觸了很多不同背景的兒童和青少年,他們除了要面對學習上的困難,同時擁有複雜的家庭背景和關係,像是單親家庭、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父母同居而沒有婚姻關係或沒有香港居留的身份等。Kitling的工作亦包括婦女賦權,幫助婦女全人發展,在身心靈給予支援,並協助教導做布藝手作,讓婦女發展技能,又可以幫補家計。第四張相片是去年油麻地廣東道的火災現場,災難中有八人過世,其中也包括一些Kitling服侍的家庭,當時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而這件事亦讓Kitling的事工更廣為人知。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Kitling明白自己的蒙召是為這班孩童貢獻自己,深知自己的軟弱和不足,所以祈求神的恩典和幫助,以致能忠心於神的呼召。

廿多年前Kitling在網上認識前男友,因而從紐西蘭來到香港發展,當時Kitling遇上回歸文化衝擊,遂向神禱告求問自己的人生目的。數個月後,Kitling蒙召讀神學,畢業後在教會工作了三年,三年中因著不同的經歷讓Kitling更清楚其服侍的異象:宣教、街童、權能服侍和媒體。在第一次去澳門短宣時,Kitling在公園遇到一名八歲的男孩,非常好動叛逆,他身上的白裇衫校服成了灰色,手指甲邊全是灰黑污跡,看上去就是非常缺乏照顧。這對出身小康之家的Kitling來說非常訝異,因著有時間與男孩相處玩樂,這位男孩由頂撞Kitling,轉變至親近她,第二日還帶著朋友來看她。這令Kitling感到非常不解,為何小男孩因著自己小小關懷便產生如此的改變?後來Kitling才知道這位男孩遭母親遺棄(聽說交了別的男友),父親也與其女友同居,把男孩交託在已為鰥夫的爺爺照顧。這男孩在得知母親被殺後,反應是「抵死,誰叫她不要我」,令Kitling印象深刻。後來又有幾次的經歷,令Kitling明白自己的蒙召是為這班孩童貢獻自己,深知自己的軟弱和不足,所以祈求神的恩典和幫助,以致能忠心於神的呼召。其後Kitling一直參與宣教工作,並在美國受訓,學習如何服侍邊緣兒童。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當中街童的需要很多,其中有一個複雜的家庭,甚至需要Kitling埋身照顧和跟進,有時Kitling要接小孩到自己家裡同住,跟進長達五年的時間。 

後來,Kitling在第一次帶隊去印度短宣的時候認識到現在的丈夫。婚後,兩人一同到訪不同的國家宣教,當中有上海、台灣、日本、印度等等。他們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尋找神要他們長期宣教的地方。當時Kitling在世界各地服侍有很多經歷,即使語言不通,但在為印度的家庭和日本的海嘯災民禱告,都蒙神應允,當地人得著身心靈的醫治。藉此讓Kitling明白到不論自己身在何方,都要與神同工,這就是神要她做的宣教,服侍身邊的人就是服侍神。之後Kitling回歸香港,而她的丈夫一回港就感受到「Home Kong」的感覺;後經友人邀請跟進在公園內的青年人,而去到西貢街公園,開展了他們的事工。當中街童的需要很多,其中有一個複雜的家庭,甚至需要Kitling埋身照顧和跟進,有時Kitling要接小孩到自己家裡同住,跟進長達五年的時間。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到蒙召後面對的挑戰,Kitling從需要捨棄一段五年的穩定關係說起。原本回流香港是為了發展一段網上情緣,過程中Kitling蒙召要去宣教,縱然關係穩定,但因與前男友的異象不同,在掙扎兩年後Kitling最終決定分開,踏上回應神的呼召之旅。當去到美國的時候,Kitling受到身心靈的各方考驗,身體對當地的植物和天氣過敏,需要長時間吃過敏藥,承受藥物的副作用,和突然而來的偏頭痛;與來自世界不同地方國籍的同工同住合作,適應彼此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上的不同;還要面對自己的情傷和獨自一人身在他鄉的孤單;服侍時間又長達八十小時一星期,沒有足夠的休息。美國年青人的hip hop文化又抗衡權威,種族歧視嚴重,年青人面對黃種人的Kitling也不太尊重。這些都令Kitling懷疑犧牲自己事業與愛情去服侍這群街童的價值,Kitling形容自己歷經了「火的試煉」,有時又覺得所付出的一切像「吃力不討好」。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面對有龐大需要的群體,Kitling慨嘆即使付出自己生命也未必幫到太多,無力感頓生;Kitling唯有明白其服侍的界線,令人生命成長的是神,Kitling只能盡力做好自己本份。

另一些挑戰,還包括家人的不明白和不認同:為何Kitling要放棄原有的事業去服侍街童,收入又不穩定,移民到生活舒適的紐西蘭後,又要回港操勞。即使是基督徒的姐姐也不明白Kitling的選擇,言語間的否定也令Kitling心裡十分難受。同時面對有龐大需要的群體,Kitling慨嘆即使付出自己生命也未必幫到太多,無力感頓生;Kitling唯有明白其服侍的界線,令人生命成長的是神,Kitling只能盡力做好自己本份。另外,還要面對義工們成熟度的問題,不夠成熟的同工試過在孩童面前黑面或失控怒罵,有的私下搞小圈子破壞隊工關係,於是義工想來幫忙卻反而製造更多難題。 

主持問面對以上那麼多挑戰和困難,既然「吃力不討好」,Kitling又為何堅持?Kitling表示這是堅持回應神對她的呼召,忠心去服侍。隨後,Kitling分享了她和神之間的個人關係,她怎樣聽到神的聲音和知道神對自己的愛。Kitling提到在讀事奉訓練學院的時候,在一次的早禱會中,聽到神對她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當時非常的感動。隨後過了兩天才發現這句說話正是出於聖經耶尼米書31章3節,感到非常的震撼,因為她先聽到而後才證實出於聖經,這次的經歷讓她感受到神的真實。另一次是在菲律賓短期宣教的時候,連續三日在Kitling的腦海中出現一個「去」字,當她問神是否要她去宣教的時候,腦海中便浮起整段的聖經經文,馬太福音28章18-20節,表示要Kitling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讓她更清晰的知道自己蒙召作宣教士。其後,又在服侍的過程中遇到很多有需要的小朋友,她聽到神問她是否願意為這些小朋友犧牲自己的生命,當時Kitling覺得如果這是神給她生命的目的和計劃,她願意去付出但深知自己的限制和軟弱,所以求神給予恩典,帶領她行在衪的計劃中。這種種的經歷,讓Kitling更清楚自己的呼召及負擔。Kitling還提到有一次在家禱告的時候,腦海裡突然像投影機播放了自己廿年的失敗感情史,感到自己的軟弱和不足,覺得自己非常的不堪,繼而問神還會在情感方面祝福自己嗎?然後神就和Kitling談及擇偶的各種條件,並在同年第一次去印度的時候,在機場遇到現在的丈夫時,聽到神說「這就是你的丈夫」,經過五年的異地戀,最終結成夫婦,並展開了現時的服侍。 

主持問Kitling覺得自己有什麼特質,讓神揀選自己去為祂作工?Kitling表示蒙召乃神的恩典和憐憫,不是有什麼特質,自己也有不少限制和軟弱;同時自己是一個簡單的人,不複雜,不會轉彎抹角,比較單純。Kitling提到在十多年前,有次想到自己的姊妹生活富足又穩定地在教會服侍,而自己則犧牲一切,卻好像一事無成,四處飄泊流離,十分難過。但隨即又想到自己蒙召服侍神的種種神蹟奇事和經歷,是用什麼也換取不來的,自己是神所特別揀選的,擁有和神親密的關係,這些都是別人無法相比的,因而應該拋開這些負面想法,知道一切皆是神的恩典。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透過Kitling舉辦的活動,也可以看到不同種族的孩童共融相處,由原本各族裔各有各玩,經過一起玩樂的平台,小孩子可以彼此認識,放下偏見歧視,成為彼此的玩伴,較年長的小孩也願意照顧年幼的。

到故事交換故事環節,Kimling問照顧四位小朋友的五年經歷和體會?Kitling表達自己喜歡和享受跟小朋友的相處,小朋友知道自己愛錫他們,也會反過來疼愛自己。小朋友也容易饒恕,跟小朋友道歉也會得到原諒;對小朋友而言身教比言教更重要。例如有一位小朋友不喜別人說她矮,Kitling不小心說了,便跟小朋友道歉,說自己不是要傷害她讓她難過,並且鼓勵她,現在年紀尚小仍會長高的。Kitling表示小孩對傷痛記憶深刻也會影響其成長,所謂的童年陰影能影響其一生,所以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帶給他們傷害。透過Kitling舉辦的活動,也可以看到不同種族的孩童共融相處,由原本各族裔各有各玩,經過一起玩樂的平台,小孩子可以彼此認識,放下偏見歧視,成為彼此的玩伴,較年長的小孩也願意照顧年幼的。 

Kitling表示,勇敢和單純地回應神的呼召,有決心去做和堅持就是自己的特質。

Chitat問在這些小孩眼中,Kitling有何特質?Kitling表示小孩能感受到Kitling對他們的關心,例如曾經有幾年的時間在慈雲山服侍,逢星期五晚都會做探訪,給予關愛和支持,其中有一個小孩長大後,也回應來找Kitling,願意探望其他有需要的小朋友及支援他們家庭的飯餸錢。Kitling表示長時間、定時定點的出現和探望,能建立穩固的支持關係。Andy提問Kitling的特質,Kitling表示自己很單純,聽到神要她做什麼,就「心口掛個勇字」去做了,不會想太多,想多了,就會害怕。Kitling只是希望能夠隨時為神所用,即使自己不熟識音樂,卻因看到異象和確定出於神的心意,就回應了;兩日過後,Kitling看到神安排了機會而組織了合唱團,一做就堅持去做,至今也有六七年了。Kitling表示,勇敢和單純地回應神的呼召,有決心去做和堅持就是自己的特質。 

 

 

 

 

撰文:劉劍玲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