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檔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間所管理的真人圖書網絡的相關資料。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Wefoto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故事

‹ 去主題頁 ‹ 回到故事頁

Bernard

頁面建立日期
2021.06.07

頁面更新日期
2022.06.03

×

預約會見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請填寫有效電郵

! [聯絡電話] * 必須填寫 ! [聯絡電話] 請填寫有效聯絡電話


! [組織] * 必須填寫


! [開始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結束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開始日期及時間不能在結束日期及時間之後 ! 開始日期必須在目前日期或之後


! [預計參與人數] * 必須填寫


! [地點] * 必須填寫


你已成功提交預約會見,我們將會盡快處理您的申請。
×

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 * 必須填寫


! [網址] * 必須填寫

!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選擇附件 更改 刪除
(最多可上傳10個附件,總附件大小不得超過100MB。)
! [出了點問題,請再試一次。]
! [附件上傳超過了最大附件數量。]
! [上傳的附件超過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應/補充。

慢慢接受自己 慢慢改變文化

Adobe Flash Player Loading ...

按此閱讀影片的文字記錄


 

 

Bernard,在香港成長,現於德國定居。是次茶座,Bernard跟我們談談如何出櫃和接納自己同志的身份,以及如何慢慢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世界變得更平等和美好。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茶座一開始,我們回顧了Bernard帶來的幾張照片。第一張是兒時的照片,Bernard說自己小時候多愁善感,對著鏡頭也不懂得笑,總感到與世界格格不入,有強烈慾望很想離開,獲得自由活出自己。第二張照片,是Bernard大學畢業演奏鋼琴的照片,年青時的他渴望到德國深造音樂,每天努力練琴,最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第三張照片,Bernard去到德國參與同志遊行,呼吸自由的空氣,有不同性別和性傾向人士參與,令Bernard思考自己努力彈琴背後的目的。第四張照片,Bernard大學畢業後參與雨傘運動,希望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有更多的自由,建立多元社會,最終運動失敗,Bernard感失望於2016年離開香港,到德國後輾轉讀了社工系。第五張照片,Bernard在德國行山,現時是一位社工,在德國服務不同性別和性傾向的人。 

後來Bernard向更多朋友come out,又到同志教會,大學又遇到一位好好的社工,還有後來遇到的男朋友和一些組織,也就更能接受自己。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主持問Bernard面對什麼最大的挑戰?Bernard說人生中有不少挑戰,例如自己出身較保守的家庭,家人或許猜到其性傾向,曾明示暗示並不接受,那時Bernard約十四五歲。第一次come out對象是一位姨姨,但因為她不接受,加重了Bernard心理負擔,甚至想過要是自己死了便不會犯罪。其後轉到較開放的教會,牧師聽到Bernard的想法後傷心流淚,希望Bernard可以更多地接受自己。後來Bernard向更多朋友come out,又到同志教會,大學又遇到一位好好的社工,還有後來遇到的男朋友和一些組織,也就更能接受自己。Bernard形容自己幸運,遇到很多對自己好的人,甚是難得和感動。 

Bernard認為,當自己也接受不到自己時,有人能夠無條件接受自己,非常重要。這些場景,例如跟最好的女性朋友坦誠性傾向,朋友反而不覺得是什麼;Bernard說自己以為好大件事,朋友不覺得是一件事,這種不以為然,又或是一個微笑和鼓勵,就是很大的接納和幫助。最難得是父母主動約飲茶,間接表示知道兒子的性傾向;Bernard理解父母要用很多時間去接受,因為自己也花了不少時間去接受。Bernard特意在家中擺放同志相關小冊子,或跟父母討論同志神學,讓父母慢慢消化,背後作出不少努力;最終父母能接受自己,這對Bernard來說是很大的祝福。 

 

能走出來慢慢跟身邊人承認自己的性傾向,過一個真實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能得到別人的接納,Bernard認為自己肯走出來同樣重要。有些同志被稱為「深櫃」,因其隱藏自己不跟人坦誠其性傾向,Bernard認為「這樣更無法建立支持自己的網絡,更難活得舒服,所以能走出來慢慢跟身邊人承認自己的性傾向,過一個真實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慢慢跟別人說,Bernard以跳水為喻,由低的高度開始,多跳幾下慢慢能適應,其中可能有一兩次失敗了又會害怕一陣子,但最終能克服。 

Bernard形容自己「硬頸」、「固執」和「不容易放棄」,這些特質也讓自己走過不少難關。Bernard說自己勤力工作,只因最終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例如努力練琴渴望日後去德國,例如努力讀書希望成績夠好不用再考A-level;然而固執性格也帶來麻煩,例如練琴過度令手受傷。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原本想當鋼琴家,到最後變成社工,其中歷經一番反思與發現。過去固執練琴,把自己關在練琴室,後來Bernard參與組織和社運,發現自己喜歡跟人接觸,亦反思如何令世界更平等和美好。教琴的受眾多是社會上比較高層的人,Bernard則想將自己的人生貢獻給社會大眾。主持問有沒有特定想服務的對象?Bernard指沒有,社工可以服務不同群體,之前實習也服務過上癮的人,因工作佔人生時間很長,Bernard希望時間花得有意義。 

 

Bernard指出德國的同志機構裏對歧視同志的言論好敏感,對種族主義則缺乏這種敏感,唯有慢慢應對改變這個文化。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故事交換故事環節,Andy問Bernard之前還有沒有做什麼,促成父母對自己性傾向的接納?Bernard指主要從基督教入手,主動引入教內不同的觀點與角度,亦慶幸父親到了較開明的教會聚會,母親在辦公室遇到同志上司,這些都有幫助。Kimling回憶從前在組織裏與Bernard相處,為Bernard在組織裏得到啟發而高興,同時Bernard亦為組織帶來真誠和快樂,亦願意為別人付出,Bernard回應指因為自己得到別人很多幫助,少少的接納對自己而言已是大事,因此自己也願意付出和努力幫忙,亦呼籲大家多給予別人關心或支持,可能一句鼓勵的說話也能有很大的影響力;Bernard亦深信只要對人好,最終會遇到好的人和好的朋友,同時長大後亦明白有時候要保護自己,遇到不公平的事要發聲。

Kimling再問及德國情況,Bernard指德國雖然好平等,但仍有種族歧視情況,例如接受不到不同種族的同志,尤其對亞洲裔同志有刻板印象,如認為亞洲裔同志一定會好聽話,或多數是做按摩的。Chitat追問在機構工作的挑戰?Bernard說加入現在機構工作因自己是唯一亞洲裔的員工,因白人天生不會受到歧視,白人同事開玩笑時缺乏對種族主義問題的敏感度,例如實習時Bernard聽過白人同事扮亞洲人說話的口音,Bernard指出同志機構裏對歧視同志的言論好敏感,對種族主義則缺乏這種敏感,唯有慢慢應對改變這個文化。Lulu表示自己也是同志,希望做真實的自己不用再隱瞞,亦感謝真人圖書網同事對自己的接納和支持,Bernard表示欣賞Lulu的勇氣,並贊同「我沒有做錯,為何要隱藏自己」,越願意come out越能支持自己。

 

 

 

 

撰文:劉劍玲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