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檔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間所管理的真人圖書網絡的相關資料。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Wefoto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故事

‹ 去主題頁 ‹ 回到故事頁

潘萬玲

頁面建立日期
2018.09.12

頁面更新日期
2020.01.09

×

預約會見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請填寫有效電郵

! [聯絡電話] * 必須填寫 ! [聯絡電話] 請填寫有效聯絡電話


! [組織] * 必須填寫


! [開始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結束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開始日期及時間不能在結束日期及時間之後 ! 開始日期必須在目前日期或之後


! [預計參與人數] * 必須填寫


! [地點] * 必須填寫


你已成功提交預約會見,我們將會盡快處理您的申請。
×

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 * 必須填寫


! [網址] * 必須填寫

!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選擇附件 更改 刪除
(最多可上傳10個附件,總附件大小不得超過100MB。)
! [出了點問題,請再試一次。]
! [附件上傳超過了最大附件數量。]
! [上傳的附件超過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應/補充。

他的領帶 她的手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昔日婦女精湛手藝日漸失傳,今日有社會企業重新凝聚一群基層婦女,鼓勵她們運用一雙巧手,把男士捐贈的二手領帶,重新裁剪,再一針一線地縫合成各式精緻手袋和配飾出售,自力更生,同時也連結社會上的有心人,為婦女、為環保出一分力。 

3月8日是婦女節,社企「愛連心」2014年成立,目的正是讓弱勢婦女發揮所長,賺取收入幫補家計,同時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認同。 

不要小看一條小小的領帶,它可以製成很多東西

縫紉媽媽: 「愛連心」的縫紉媽媽把收集所得的二手領帶拆開、燙平、裁剪、拼貼,重新縫合成各式布製品。(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回收領帶 升級再造

「愛連心」稱呼製作手袋的婦女為縫紉媽媽,她們主要負責把收集所得的二手領帶拆開、燙平、裁剪、拼貼,重新縫合成各式布製品。 

「不要小看一條小小的領帶,它可以製成很多東西,收集回來後,我們會先清洗,然後拆開、燙平,寬大一端會做小袋子,供女士放電話、化妝品和零錢等,剩下的碎布會作為拼貼的材料。」

40多歲的潘萬玲是其中一名縫紉媽媽,數年前遭製衣公司裁退後,失業近一年,其後得悉「愛連心」招募婦女為企業製作布製品,於是加入縫紉媽媽行列,希望運用一技之長賺取收入,幫補家計。 

自力更生: 潘萬玲是其中一名縫紉媽媽,她被製衣公司裁退後加入「愛連心」,希望運用一技之長賺取收入,幫補家計。(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初時曾想過放棄,因為用針線縫紉布製品時,經常扎傷手指。我以往從事製衣工作時,只使用衣車縫紉和釘裝鈕扣,並沒做過這麼細緻的工作,後來經創辦人鼓勵,我才堅持下來,之後工作越來越熟練,看見不同的製成品,更有滿足感。」

加入社企近三年,潘萬玲認為最大的滿足感,是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製作手袋。 

「剛開始製作手袋時,我拿了很多布料回家,家裏到處都是布碎,丈夫不太贊成我在家中做縫紉工作,直至我製作了林太的手袋,丈夫也有很大成功感,認為太太很了不起,自此他便沒有再反對。」

直至我製作了林太的手袋,丈夫也有很大成功感,認為太太很了不起,自此他便沒有再反對。

兩性同行 扶助基層

創辦人梁倩亙成立社企,目的是聯繫社會各階層,支援基層婦女。她表示,由於身邊有不少男同事,均希望參與推動婦女事務,但苦無途徑,令她萌生創立社會企業的念頭,讓男性捐出領帶,再由基層婦女把領帶升級改造為布製品,如手袋、錢包或飾物等,既協助婦女就業,也推動環保。 

兩性同行: 創辦人梁倩亙(左一)在2014年成立「愛連心」,希望把社會各階層聯繫起來。她表示,身邊不少男同事希望參與婦女事務,使她萌生成立社企念頭,讓男性捐出領帶,由基層婦女改造為布製品。(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為了打造具競爭力的品牌,「愛連心」每件產品的圖案都富有濃厚香港色彩。 

「剛開始製作布袋時,有人提出,國內賣得還要便宜,我們難以跟它們競爭。由於我們的工資跟內地不同,所以產品一定要有特色,香港的天星小輪、山頂纜車都非常特別,之後我們又發現香港有頗多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如轎車、茶道、煙花、維港等,這些全都成為設計時的創作靈感。」  

產品還會附上相關歷史文化簡介和製作者簽名。梁倩亙表示,有婦女為了令簽名更工整,苦苦練字,讓她體會到,個人作品得到認同,對這群婦女來說,意義重大。 

安排參觀 認識香港

在接觸縫紉媽媽後,梁倩亙發現不少基層婦女忙於照顧家庭,甚少機會到香港各處遊覽,於是安排參觀活動,讓她們了解香港。 

池桂葉是另一名縫紉媽媽,經常參與「愛連心」的參觀活動,認為有助認識香港,也能增廣見聞。 

「我從來沒有坐過電車,梁小姐會帶我去坐,又帶我們遊機場、逛公園,我們都很開心,有人帶我們去見識見識。」

擴闊視野: 縫紉媽媽池桂葉(右)參加「愛連心」安排的參觀活動,首次體驗乘搭電車,對香港加深認識,又增廣見聞。(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社區藝術 回饋社會

社企招募義工設計師為產品設計圖案和籌辦展覽,李漢南是其中一名;他認為通過藝術幫助社區,甚有意義。 

「讀書時有一門學科名為社區藝術,可以通過藝術作品融入社區,影響社群,藝術也可以很『貼地』,藝術作品也可以幫助他人,覺得很有意義。」 

「愛連心」目前已培訓200多名基層婦女參與縫紉工作,每件產品時薪數十至過百元,有婦女因此月入近萬元。社企近期開始接到一些機構訂單,要求製作紀念品和掛飾,包括為活化項目「大館」製作旗幟。 

 

本文獲《香港政府新聞網》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他的領帶 她的手袋
原文刊登日期﹕2018-03-11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