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网络非常重视阁下的私隐权,因此制订有关保护政策,为阁下提供周全的保障。阁下使用本计划网站之各类服务均受此私隐政策声明列载的条款所规管。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资料(包括阁下之个人资料)前,请小心阅读此私隐政策声明。
阁下有义务提供本网站要求的个人资料作登记或参与活动之用,除部分可选择性填写的资料除外。
刘嘉盈Kelly,大学毕业后在有机农场当全职农夫。真人茶座一开始,Kelly便跟我们讨论「大学毕业后当农夫」这个主流难以理解的矛盾,笑言随著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也不是什么;而且农夫也是众多有价值职业的其中一种,只是少人从事才引发大家的好奇心。之后我们便透过一张又一张Kelly带来的相片,认识她当农夫的理想与辛酸。
第一张相片是Kelly接触农业的开始,那时Kelly就读香港中文大学,认识了「中大农业发展组」这个学会,在大学办市集推广有机农业,让Kelly大开眼界的是原来香港有不少农夫,很有心地推广香港农业;Kelly也到与农业相关的组织实习,到学校和不同群体中推广农业。那时曾有教授问Kelly会否当农夫?Kelly说不会,因为当农夫工作艰辛。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第二张相片是Kelly现时工作的欧罗有机农场。年半前Kelly想转换工作,碰巧农场有工作机会,Kelly深感自己推广农业却「连棵葱都唔识种」(连葱也不懂种植),于是毅然当上农夫。相片映出农场的一片青翠,风景如画。
第三张相片,是一行行的田,田中有水坑。Kelly说想藉这张相片打破大家的迷思,以为归隐田园很浪漫?其实耕田很辛苦。夏季是务农最辛苦的季节,温度高在田间可达四十几度,雨量多要掘排水坑以免浸坏菜。泥土湿水后增重二十倍,在田间又热又辛苦,但Kelly要掘几百条排水坑。两个月后,Kelly说渐能克服这困难,其中秘诀是:「我会深呼吸挨过去,也有一种不认输的心态,认为别人做到自己也有机会做到。除了以理念支撑自己外,还有与土地共融的治愈感,有时我喜欢脱下手套用手接触泥土,与土地connect,找回自己的belonging,治愈自己的辛酸。」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第四张相片,是一片「颓垣败瓦」。Kelly花了不少心血在这片西瓜田,可惜被害虫侵蚀。其他农夫笑言「系你的就系你,唔系就唔系」,经常面对天气和害虫等不可控制的因素,农夫也渐培养出这种豁达,意外本来就是农业的其中一部份。暴雨常令菜苗浸坏,但这片西瓜田在暴雨过后竟复苏起来,嫩芽长出,最后竟然收到二百个西瓜,全靠黑雨令害虫消失,Kelly深感「冥冥中自有安排」。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第五张相片,Kelly诚恳地推销农产品。Kelly表示农业批发收的菜价非常低,例如有机菜零售四十元一斤,批发有时只收六元一斤,可见香港农夫生存艰难;唯有以直销模式卖有机菜,农夫自己站出来与顾客沟通。Kelly形容这是现代农夫常做的事,还有晚上回家努力在社交媒体推广产品等等。
问当日为何对「中大农业发展组」有兴趣?Kelly表示源于一份好奇,原来香港也可以发展农业,很想关注更多,但大部份香港人不感到农业重要,认为进口便没有问题。Kelly感叹人每天都食菜,却不关心菜从何来,与农业距离遥远。是故Kelly也视这为一份使命,「我想connect都市人与农夫,connect消费者和生产者,让都市人了解农夫的故事,了解粮食生产的过程。」
谈及都市人,茶座主持问有何深刻的故事?Kelly说曾有都市人透过买菜认识农场,进到农场后感到快乐,成了义工帮忙除草,也在农墟帮忙摆档卖菜,甚至将农作物做成椰菜鸡饭或蛋糕,送给Kelly吃。Kelly常宣扬「香港人食香港菜」的理念,客人将这理念写成挥春送给Kelly。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如此努力做农夫,只因Kelly看到背后的价值。Kelly提及粮食供应的倾斜,因「香港粮食自给率不足2%,超过九成食物由单一来源供应,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非常危险,例如早前因疫情影响内地的运输,香港的菜蔬供应便立即受影响,引起恐慌性购买。香港的城市发展,亦没有留地予第一产业,土地分配出现问题,新界多有棕地或废弃农田,为何不能将土地变得有价值?这需要消费力量去支撑农业的发展。」是故Kelly提倡「香港人食香港菜」。同时香港菜自有其本土独特的味道,也是香港的集体回忆,可构建香港人的身份认同。
追问Kelly对香港有什么想象?「我希望香港有空间让人自由创作,除艺术文化创作外,农业也在生产作物,也是一种创作。这城市能否有更多原创性?我希望这城市能加添独有的文化和特色,让香港成为独特的地方。」
撰文:刘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