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網絡非常重視閣下的私隱權,因此制訂有關保護政策,為閣下提供周全的保障。閣下使用本計劃網站之各類服務均受此私隱政策聲明列載的條款所規管。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資料(包括閣下之個人資料)前,請小心閱讀此私隱政策聲明。
閣下有義務提供本網站要求的個人資料作登記或參與活動之用,除部分可選擇性填寫的資料除外。
劉嘉盈Kelly,大學畢業後在有機農場當全職農夫。真人茶座一開始,Kelly便跟我們討論「大學畢業後當農夫」這個主流難以理解的矛盾,笑言隨著大學教育的普及,大學生也不是什麼;而且農夫也是眾多有價值職業的其中一種,只是少人從事才引發大家的好奇心。之後我們便透過一張又一張Kelly帶來的相片,認識她當農夫的理想與辛酸。
第一張相片是Kelly接觸農業的開始,那時Kelly就讀香港中文大學,認識了「中大農業發展組」這個學會,在大學辦市集推廣有機農業,讓Kelly大開眼界的是原來香港有不少農夫,很有心地推廣香港農業;Kelly也到與農業相關的組織實習,到學校和不同群體中推廣農業。那時曾有教授問Kelly會否當農夫?Kelly說不會,因為當農夫工作艱辛。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第二張相片是Kelly現時工作的歐羅有機農場。年半前Kelly想轉換工作,碰巧農場有工作機會,Kelly深感自己推廣農業卻「連棵葱都唔識種」(連葱也不懂種植),於是毅然當上農夫。相片映出農場的一片青翠,風景如畫。
第三張相片,是一行行的田,田中有水坑。Kelly說想藉這張相片打破大家的迷思,以為歸隱田園很浪漫?其實耕田很辛苦。夏季是務農最辛苦的季節,溫度高在田間可達四十幾度,雨量多要掘排水坑以免浸壞菜。泥土濕水後增重二十倍,在田間又熱又辛苦,但Kelly要掘幾百條排水坑。兩個月後,Kelly說漸能克服這困難,其中秘訣是:「我會深呼吸捱過去,也有一種不認輸的心態,認為別人做到自己也有機會做到。除了以理念支撐自己外,還有與土地共融的治癒感,有時我喜歡脫下手套用手接觸泥土,與土地connect,找回自己的belonging,治癒自己的辛酸。」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第四張相片,是一片「頹垣敗瓦」。Kelly花了不少心血在這片西瓜田,可惜被害蟲侵蝕。其他農夫笑言「係你的就係你,唔係就唔係」,經常面對天氣和害蟲等不可控制的因素,農夫也漸培養出這種豁達,意外本來就是農業的其中一部份。暴雨常令菜苗浸壞,但這片西瓜田在暴雨過後竟復甦起來,嫩芽長出,最後竟然收到二百個西瓜,全靠黑雨令害蟲消失,Kelly深感「冥冥中自有安排」。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第五張相片,Kelly誠懇地推銷農產品。Kelly表示農業批發收的菜價非常低,例如有機菜零售四十元一斤,批發有時只收六元一斤,可見香港農夫生存艱難;唯有以直銷模式賣有機菜,農夫自己站出來與顧客溝通。Kelly形容這是現代農夫常做的事,還有晚上回家努力在社交媒體推廣產品等等。
問當日為何對「中大農業發展組」有興趣?Kelly表示源於一份好奇,原來香港也可以發展農業,很想關注更多,但大部份香港人不感到農業重要,認為進口便沒有問題。Kelly感嘆人每天都食菜,卻不關心菜從何來,與農業距離遙遠。是故Kelly也視這為一份使命,「我想connect都市人與農夫,connect消費者和生產者,讓都市人了解農夫的故事,了解糧食生產的過程。」
談及都市人,茶座主持問有何深刻的故事?Kelly說曾有都市人透過買菜認識農場,進到農場後感到快樂,成了義工幫忙除草,也在農墟幫忙擺檔賣菜,甚至將農作物做成椰菜雞飯或蛋糕,送給Kelly吃。Kelly常宣揚「香港人食香港菜」的理念,客人將這理念寫成揮春送給Kelly。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如此努力做農夫,只因Kelly看到背後的價值。Kelly提及糧食供應的傾斜,因「香港糧食自給率不足2%,超過九成食物由單一來源供應,從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非常危險,例如早前因疫情影響內地的運輸,香港的菜蔬供應便立即受影響,引起恐慌性購買。香港的城市發展,亦沒有留地予第一產業,土地分配出現問題,新界多有棕地或廢棄農田,為何不能將土地變得有價值?這需要消費力量去支撐農業的發展。」是故Kelly提倡「香港人食香港菜」。同時香港菜自有其本土獨特的味道,也是香港的集體回憶,可構建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追問Kelly對香港有什麼想象?「我希望香港有空間讓人自由創作,除藝術文化創作外,農業也在生產作物,也是一種創作。這城市能否有更多原創性?我希望這城市能加添獨有的文化和特色,讓香港成為獨特的地方。」
撰文:劉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