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檔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間所管理的真人圖書網絡的相關資料。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Wefoto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故事

‹ 去主題頁 ‹ 回到故事頁

關博弘

頁面建立日期
2020.08.06

頁面更新日期
2021.08.19

×

預約會見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請填寫有效電郵

! [聯絡電話] * 必須填寫 ! [聯絡電話] 請填寫有效聯絡電話


! [組織] * 必須填寫


! [開始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結束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開始日期及時間不能在結束日期及時間之後 ! 開始日期必須在目前日期或之後


! [預計參與人數] * 必須填寫


! [地點] * 必須填寫


你已成功提交預約會見,我們將會盡快處理您的申請。
×

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 * 必須填寫


! [網址] * 必須填寫

!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選擇附件 更改 刪除
(最多可上傳10個附件,總附件大小不得超過100MB。)
! [出了點問題,請再試一次。]
! [附件上傳超過了最大附件數量。]
! [上傳的附件超過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應/補充。

香港航天工程苦境掙扎 自力為本土科研尋自信

Adobe Flash Player Loading ...


 

 

在牛津大學博士畢業的關博弘(阿弘),用了三年時間,造了香港首個經嚴謹測試的微型人造衛星推進器。2017年12月開始前期研究工作,2018年6月有初步設計並著手製造,2018年12月有第一個成品並初步測試,2019年主力設置測試裝備,並於2020年4月發表論文。由零開始,到一塊約吋半乘吋半的製成品;阿弘形容,過程中充滿「苦難」和「掙扎」。

 阿弘的研究製成樣品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苦難」除了指過程中失敗的作品,也可以指阿弘的求職生涯。求學期間主力研製飛機引擎,2011年尾從牛津畢業後,回來陪伴家人,然而在香港求職幾個月無果,輾轉到了南韓釜山大學的實驗室工作。2013年尾再回香港,求職半年,才在一家工程顧問公司當工程師,工作性質多為工程項目管理,阿弘卻比較喜歡落手落腳的工作。之後又找了幾個月工作,最後才在香港科技大學找到博士後(Post-doctoral Fellow)的職位,教授給予空間,讓阿弘由零開始研發航天科技。

 阿弘研究過程中的失敗樣品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希望自己的堅持,能夠引起注意,讓人知道香港是有能力做航天科技研究的。

「掙扎」,是因為過程中不容許有錯誤,不能計錯一條數,承受百般壓力。整個微形推進器的設計與製作,阿弘形容「同自己生意一模一樣,生意失敗要自己承受」,因為這項計劃成功與否,牽連到阿弘的生計。而其實阿弘一直都意識到有更多更舒服的選擇,只要不做技術層面的工作,或嘗試到外國找職位,便不用這麼艱辛。

支撐著阿弘繼續下去的,是他的信念;前面歷盡艱辛,更加不可半途而廢。阿弘希望自己的堅持,能夠引起注意,讓人知道香港是有能力做科學研究的;能夠證明給香港人看,香港可以有具挑戰性的科學研究,日後學生有機會參與的:「我由零開始做一個aerospace project,相比NASA(美國太空總署)來說只是芝麻綠豆,但無論幾insignificant,都在香港航天發展歷史上佔一席位」。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夠激發到其他人去做自己想做的project,或者在他們自己的領域好好發揮,已經是一種成功。

阿弘問自己作為工程師,能否為香港多做一點事?可能香港人見到自己都可以有航天研究,普遍多了自信而更加開心,已經算不錯了,「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夠激發到其他人去做自己想做的project,或者在他們自己的領域好好發揮,已經是一種成功」。在訪問的後段,阿弘更形容這是自己「對香港的責任」。

能堅持下去,除了信念,還有阿弘本身的個性。他形容自己「天真」、「永不放棄」(perseverance)。在真人茶座訪問期間,阿弘亦鳴謝香港科技大學,給予他機會去作這個航天科研。

要有solid technical background,才能把握絲毫的機會,可能是好微小的機會,要用盡自己的technical 知識,將機會轉化為成果。

在真人茶座故事交換故事環節,阿弘分享更多支撐他的信念。科研可能曲高和寡?阿弘指表演者只需要找到自己的target audience(目標觀眾)就可以了,而第一個audience,應該是自己,清楚了解自己為何要做這個project。有參加者問如此冷門的研究,何以突圍而出?這問題帶出阿弘更為重要的特質:「要有solid technical background(堅實的技術背景),才能把握絲毫的機會,可能是好微小的機會,要用盡自己的technical 知識,將機會轉化為成果。」

最後,阿弘表示自己需要同行者,感謝真人茶座的參加者,加強了少少他這些天真的想法,原來做出來有人認同,深感安慰。我們也感謝阿弘,在這塊艱難的土地上,種出人造衛星推進器這朵科研之花。

 

 

 

 

撰文:劉劍玲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