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網絡非常重視閣下的私隱權,因此制訂有關保護政策,為閣下提供周全的保障。閣下使用本計劃網站之各類服務均受此私隱政策聲明列載的條款所規管。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資料(包括閣下之個人資料)前,請小心閱讀此私隱政策聲明。
閣下有義務提供本網站要求的個人資料作登記或參與活動之用,除部分可選擇性填寫的資料除外。
千禧年之初,香港掀起了一陣設計搪膠風潮,引起世界關注,但此風潮在2010年起走入低谷,直至2016、17年間,又再引起世人注目。在一眾新興名字中,龍家昇是其中一人,其筆下精靈Labubu,其中一套8件的限定品,在台灣創下20萬台幣的拍賣紀錄,在中國賣出7位數字的銷售量,香港每次有新品發售,也引來人龍排隊購買。但風光背後,大家又可想到,這位現居比利時的荷蘭籍插畫師,曾經想過放棄創作?
故事的開始,也其實是老掉牙的情節,起點是家昇對於傳統文字教育的不甚了了。「我家族是香港雜姓村的元朗原居民,1960年代已移民荷蘭,但爺爺覺得根在香港,所以安排我在香港出生及照常接受教育。」那些年,爺爺及家昇留在香港,父母留荷蘭打理餐館業務,家在元朗的他,理應有個野孩子童年,可是現實卻非常殘酷。「不知甚麼原因,我讀的那間小學很多功課(80年代好像不來這套吧?)直至現在,我母校仍是以比同區功課多出名,當年我日日下課做到九點多,那時候母親每半年回港一次,看到日日做功課做到呆的我,成績又不太好,覺得不是辦法,於是決定帶我回荷蘭。(那說好的學中文呢?)辦法總比困難多,學中文有好多渠道,我選了看香港漫畫,這也是我後來留港同認識你的前因。」(筆者按:於99年,筆者與家昇於香港漫畫公司認識。)
去到荷蘭,家昇的學業沒有即時突飛猛進,不過壓力自然減了不少,甚至沒有。「荷蘭於初中時,已經讓大家分科,即是像我這類同文字做不成好朋友的,已經有基本溝通同表達能力後,可以因應自己的長處,選擇非傳統的學習,初中時已選定了美術設計,而且如魚得水,一直讀至專上畢業。」1995年畢業的家昇,也乘著當年香港回歸前的回流潮,來到出生地香港尋找創作機會。
「初回香港,乘著當年廣告業的興盛,我入了廣告行,做上執頭執尾的下欄工作,因為在香港有住處,生活壓力不大,但就是悶,那時看到文化傳訊請助理,雖然人工只有三四千元,但在冇太大生活壓力下,我還是選了這條漫畫路。」那年頭,香港漫畫的高峰期雖已過,但仍算百花齊放,每期有近20本漫畫出版,而家昇工作的「文傳」,又相對地壓力不大。「當時其他漫畫公司,人人都要開夜開通宵砌稿,就是文傳不太行這一套,每晚定時定候就可以收工,之後人人都可以畫回自己喜愛的東西,或去逛逛玩具漫畫的商場,生活都頗寫意。不過寫意還寫意,我還是定下了二年的期限給自己。」
二年期限屆滿,其時家昇工作的漫畫周刊《龍虎門》,又決定把版權轉授其他公司,於是家昇就決定乘勢離開港漫行業。然而家昇就是一直有點運氣,這次他遇上科網潮。「辭職後,我當上了自由插畫師,為不同網站畫插圖,收入都不錯,更多了時間自己創作。那時我將自己的畫放了上網,引起了一間荷蘭出版社的興趣,其時我的女友又住在比利時,比利時跟荷蘭的車程,就跟香港去深圳差不多,所以我就回到荷蘭開始出版兒童插畫。」在荷蘭平平靜的當年插畫家數年,改變的機會又來了。
「在港漫最後的日子,我認識了阿Dee(香港著名創作室HOW2WORK的創辦人),他在Facebook看到我的插畫,inbox 問我想不想做成玩具,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我不是甚麼紅人啊!我的玩具會有人買嗎?』那時阿Dee回應說,投資由他負責,我只須想創作的問題。於是我又放棄了當時荷蘭安穩的生活,再回到香港冒險了。」
「那時正好是我女兒快出生的時候,放棄安穩的生活,花積蓄經常比利時和香港兩邊飛,的確是一個大冒險,幸運是我的太太也十分支持我。可是有太太的支持卻沒有市場的支持,最初的幾年,我出的產品都只賣到兩位數的銷售量,入不敷支;最深印象的一次,是一個聖誕節,公司派分紅,我看見其他朋友收到支票後慶祝,我收到支票後,卻是要問太太和弟弟借錢,那一刻,我決定不再堅持,打電話給我太太說要放棄回比利時。話筒那邊,太太卻說:『現在放棄了,就是浪費一切的努力!堅持下去吧!』現在回想,我遇到我太太,實在是太幸運了。」家昇滿臉幸福地說。
堅持到底,機會開始來臨,台灣有大型出版社願意合作,推出繪本並大獲好評,推出的角色Labubu開始受市場關注,不時有人問產品何時推出。「2017年左右,朋友開始留意Labubu,會通過社交媒體問我產品資訊,於是我就對阿Dee說,好像有頗多人問,當時他都有點懷疑,直至有一個粉絲將訂購流程放了上微博,5分鐘賣了300個後,情況就開始改變。稍後Labubu又在台灣玩具展舉行拍賣,得到了20萬台幣的成績,吸引到中國大玩具銷售商上門談合作,我慶幸自己當年冇放棄到。」
堅持創作之外,家昇另一個堅持,是對環保盡一分力。「雖然我做的產品不算環保,但我也盡力做,例如產品都一定要用環保膠造,同時我又會將收入的一部分,投放去一些環保基金,即使在我環境十分困難時,投到環保的錢也未停過。我們這幾代人大都不願承認,我們都自私,透支了未來年輕人的環境資源,這樣下去,快要進入不可逆狀態,204x年後,就要新一代埋單,係絕對地唔公道。除了投放金錢外,我比利時的家,就大量使用了太陽能發電,大家真係要回應下地球,這個訊息,我也一直在我的作品中宣傳,希望大家多多用心出力。」
撰文﹕加代
攝影﹕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