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 [姓名] * 必須填寫
電郵地址 * ! [電郵地址]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請填寫有效電郵
組織 * ! [組織] * 必須填寫
預計參與人數:* ! [預計參與人數] * 必須填寫
地點:* ! [地點] * 必須填寫
請問您為甚麼有興趣邀請這故事人物作分享嘉賓?
其他問題/意見
遞交 取消
真人網絡非常重視閣下的私隱權,因此制訂有關保護政策,為閣下提供周全的保障。閣下使用本計劃網站之各類服務均受此私隱政策聲明列載的條款所規管。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資料(包括閣下之個人資料)前,請小心閱讀此私隱政策聲明。
閣下有義務提供本網站要求的個人資料作登記或參與活動之用,除部分可選擇性填寫的資料除外。
* 必須填寫
電郵 * ! [電郵] * 必須填寫
網址 * ! [網址] * 必須填寫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附件
范成榮自小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心漏症, 小時候已經多次出入醫院,「小時候,我對心臟病沒有太大概念。」只知道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到處跑,大多數時間都跟隨著大人,因為需要大人照顧,令成榮沒有太多機會認識同齡的小朋友。到了小學三年級,成榮的心瓣手術成功完成,生活開始與一般人無異,就像一般的小朋友一樣能跑能跳。可是,到了中五那年,因為成榮的心瓣未能有效運作,為身體提供血液,令成榮患上心臟衰竭,需要等待換心,期間用了五年時間等待合適的心臟進行移植。
現在完成心臟移植手術後,成榮已經不再需要依靠輪椅和氧氣瓶外出,身體雖然康復了,但心衰竭的後遺症卻是一輩子,因為他仍要定期服食抗排斥藥,藥物為他帶來手震的副作用。一般來說,心臟預計可用年期為十年,可是真正可以使用的年數卻因人而異,有人可以用多於十年而身體並不排斥,有人卻可能只用了一年時間身體便出現排斥,但成榮表示:「只能儘量跟隨醫生飲食和生活上的叮囑,不會過於在意心臟的使用年期。」
自小在兒科專科病房長大的成榮,自言對自己的身體十分敏感,感覺到呼吸和心跳與別人不同,思想更比其他同齡的小朋友早熟,「小時候情況嚴重,手術未必那麼成功時,預計壽命未必那麼長」,那時成榮已經思考生與死的問題,認為自己的壽命可能只到三十歲或者四十多左右,更想過自己過世後成為一位大體老師,認為捐贈遺體別具意義,因為自己的生命是在醫生的幫助下才得以延續。
心衰竭令成榮比一般人更快知道生命有限,時間有限這個道理,他總會在每個階段檢討自己,反思自己。發現心衰竭時,成榮只有十七歲,當時本已決定立即開展手術,但手術卻臨時取消,因為經醫生討論,手術風險過高,擔心成榮未能順利渡過手術,之後便開始長達五年的等待。「十七歲是一個很尷尬的年紀,如果我比較小,我可以盡情玩樂,如果我大一點,我可以完成大學,人生可以完成一件事」,同齡像成榮的人,大多都在享受青春,或努力讀書,或努力玩耍,但十七歲的成榮不能盡情享受人生,生命只有無盡的等待,別人的花樣年華正要展開,他卻迅速經歷花開凋落,感受生命中的苦和悲,每一天都在感受死亡的威脅。身為基督徒的成榮,那時不斷詢問上帝,為什麼要在十七歲時心衰竭,為什麼要臨時取消手術。
當時醫生要求成榮考慮排隊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成榮心裏曾經掙扎,想過就此放棄生命,首先考慮到,便是手術可能帶來的後遺症,「死亡從來不是我所懼怕的,但手術不只是生與死、成功和失敗」,既然可以接受最壞的後果,那為何要選擇一連串未知的結果,究竟為何要排隊等候移植。過了一個月,覆診時間快到,成榮彷彿聽見上帝的聲音,勸喻他排隊移植心臟,既然相信上帝,便應該有信心,「如果唔係,上天不會把我留在這裏。」
「你一定要知道為了什麼而等」,當時成榮每一天為都會提醒自己為了什麼而堅持等待,因為等待心臟的過程十分痛苦,心衰竭會導致腳腫的問題,有時候需要到醫院注射去水針,更需要咬緊牙關渡過無數痛苦時刻,「如果是為了父母而等待 ,即使多換取一日,或者更多時間,父母終究會傷心」,所以成榮認為「我應該是換取時間,做一些我想做的事情,而過程應該會告訴我,我活得很開心」。最近,成榮開始思索和計劃人生,過去六年,病魔折磨著成榮的人生,蹉跎青春,令他只敢計劃明天,不敢計劃將來。幾經辛苦換來健康的身體,成榮卻對人生要做的事有所猶豫,「現在我同自己講要諗遠點,不要受數據影響太大」,他希望繼續透過寫書,分享個人生活點滴,亦摸索著新的人生方向,適應新生活。
撰文:丘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