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档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间所管理的真人图书网络的相关资料。
联络我们 捐款支持 注册/登入
Wefoto
联络我们 捐款支持 注册/登入

故事

‹ 去主题页 ‹ 回到故事页

彭晴

页面建立日期
2018.11.22

页面更新日期
2020.03.26

×

预约会见


! [姓名] * 必须填写


! [电邮地址] * 必须填写 ! [电邮地址] 请填写有效电邮

! [联络电话] * 必须填写 ! [联络电话] 请填写有效联络电话


! [组织] * 必须填写


! [开始会见日期及时间] * 必须填写

! [结束会见日期及时间] * 必须填写
! 开始日期及时间不能在结束日期及时间之后 ! 开始日期必须在目前日期或之后


! [预计参与人数] * 必须填写


! [地点] * 必须填写


你已成功提交预约会见,我们将会尽快处理您的申请。
×

回应/补充

* 必须填写


! [姓名] * 必须填写


! [电邮] * 必须填写


! [网址] * 必须填写

! [我有以下回应/补充] * 必须填写

选择附件 更改 删除
(最多可上传10个附件,总附件大小不得超过100MB。)
! [出了点问题,请再试一次。]
! [附件上传超过了最大附件数量。]
! [上传的附件超过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应/补充。

彭晴用声音导航:视障人士也有欣赏艺术的权利

当时的准备工作就是看电影,起初以为和DJ播歌差不多,演员说话我就不说,没人说话我就说。后来发现糟糕了,中间的『接口』这么短,有时只有几秒,原来口述影像很难讲,要做笔记,要知道应在哪里说话。

早前上映的《逆流大叔》,是首出推出自选场次的口述影像电影,视障人士可以跟亲友一同步入戏院,戴上辅助仪器,同步观影。香港的口述影像推广,走了十年才到这一步。让我们从口述影像开始,细看推广艺术通达的漫漫长路。

从十年前的电影导赏,发展到现时的专业撰稿,彭晴一直见证着口述影像在香港的推进。

平日在电视台时事节目中,会听到她和一众专家议员讨论时政,她的声音硬朗沉稳;周末扭开收音机,则听到她和一众市民谈论「中女宅男」,她的声音风趣爽朗。她是彭晴,做过唱片骑师和主持,大家对她的声音无比熟悉,原来她亦为视障人士作声音导航,担任义务口述影像员近十年,在电影对白的空档描述画面影像,让视障人士重拾观影乐趣。

彭晴是大家熟悉的传媒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多年来仍付出时间心力,为视障人士做口述影像,只因当年的义工经验令她从人生低谷走出来。她说自己一直忙得开心,忙得满足。多年来,她见证着口述影像发展。

回想起当年第一次「讲戏」,她说那是一场「电影导赏」,当时仍未有「口述影像」一词。一向惯于面对观众及听众的她,当年在香港盲人辅导会的礼堂对着约30位视障人士,却觉得战战兢兢。「当时的准备工作就是看电影,起初以为和DJ播歌差不多,演员说话我就不说,没人说话我就说。后来发现糟糕了,中间的『接口』这么短,有时只有几秒,原来口述影像很难讲,要做笔记,要知道应在哪里说话。」 

电影导赏是指由口述影像员把影像化为言语,在尽量不干扰对白、声效和背景音乐的情况下,描述演员的表情动作、电影的场景布局及剧情的发展推进。而口述影像是扼要描述影像讯息,传达给视障人士。口述影像适用于描述电影、电视节目、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及景观建筑等。

现时的口述影像有专业的撰稿员负责写稿,对预先录音的口述影像要求一丝不苟。

能够带动气氛,令大家感到很害怕、很开心、很忧伤,我就觉得自己做得好,做得成功。

乐在其中 见证口述影像发展

「其实我讲过好多戏(电影导赏),咩戏我都好钟意讲,总之有得畀我讲,我都会讲。因为我好享受呢个过程,好似做一个show咁,我会做好多准备过程。」她说,每次电影导赏的经验都是难忘的。她曾为《雪姑七友》作现场的电影导赏,那是第一次负责动画片。动画作品的场面转换较快,她起初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但从观众的即时反应,感觉到他们很开心。

她又分享,《证人》的打斗追逐场面较多,她会在现场制造气氛,虽然这并非专业的做法。电影中有一幕,她这样形容:「佢捉咗个细路啊,跑咗去手术室度,你估吓佢会唔会放佢喺手术枱吖嗱?」

当时观众忍不住大叫:「啊……」她说,较专业的做法是形容当时角色到底有没有把小孩放在手术枱,而不是叫视障人士猜。「但当时其实好过瘾,他们因为我这样讲,听得很投入。」

她形容口述影像员有点像司仪,要熟悉流程、节目设计、嘉宾发言,成功的司仪要令所有人都投入其中。「能够带动气氛,令大家感到很害怕、很开心、很忧伤,我就觉得自己做得好,做得成功。口述影像不只是讲,亦要注意语气和语调,要客观地描述电影是很困难的。」

彭晴认为,做口述影像还需要注意语气和语调。

电影的画面那么丰富,要如何选取及述说演员的表情变化、场景的布局转换、角色的小动作?这些对健视人士而言那么理所当然的电影元素,需要口述影像员扼述,让视障人士「看得懂」电影。

回溯第一次电影导赏经验,彭晴本来以为自己表现不太好,后来有视障人士告诉她,这次电影导赏让他们重拾到电影院看戏的乐趣。他们终于能够多理解电影的内容,彭晴亦感动得哭了。

「哭不单是因为了解到视障人士看一场戏如此困难,还因为他们帮了我。他们在家看电影,家人都不喜欢他们在旁作声,所以,很多人干脆不去戏院看戏。其实我都很好想借着这机会令自己爬起来,所以不是我帮他们,而是他们帮我,这是当时做电影导赏的得着。」

当年,她在公私方面均很不开心,甚至感到有点抑郁,后来透过口述影像令她重新建立自我。

当年,她在公私方面均很不开心,甚至感到有点抑郁,虽然很忙,但仍想把所有时间都填满,不想让自己有静下来的片刻。经历几年难过的日子,她觉得不可以继续沉沦下去,想找新的目标,想找一些正面的事情去帮自己。

口述影像是『好过瘾』的义工活动,对于喜欢广播、喜欢用嘴巴说故事、喜欢即时反应的人,是很好玩、很有满足感的。

当时她在一个电视节目访问当选「十大再生勇士」的视障者陈衍泓,因为这个机缘,她打算去香港盲人辅导会做「录音书」义工。她觉得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应该挺适合,没想到香港盲人辅导会讯息无障碍中心经理陈丽怡提议:「我哋唔好做呢啲喇,好多人都做,不如做电影导赏啦。」这样一试,就让她喜欢上电影导赏的工作。口述影像助她渐渐复元,重新建立自我。「口述影像是『好过瘾』的义工活动,对于喜欢广播、喜欢用嘴巴说故事、喜欢即时反应的人,是很好玩、很有满足感的。」她说。

从起初在香港盲人辅导会举行视障人士电影放映会,到后来走到戏院「包场」举办放映活动,其后更录制电影光碟的口述影像声道,一直到最近在戏院推出自选场次口述影像电影,当中足足经历了十年。彭晴见证着香港口述影像的发展,她更留意到近年多了不少专业撰稿员参与。

她说,讲戏要令对方觉得「好听」,要配合很多事情。「一部戏不仅是演员或是故事吸引,比如说很哀伤或很沉重时,调节自己的语调和声音,才容易投入,blend into the movie。」她表示,录制《唐山大地震》电影光碟的口述影像声道时较为紧张,因为观众可以反复再听,故不容有失。

在做电影导赏之前,彭晴亦曾接触视障人士,有时看到他们去坐车,她会主动帮忙。起初她只是捉住他们的手,到后来才知道伸出一只手让他们当作拐杖就可以了。「接触了香港盲人辅导会后,对他们多点认识。本来生活上有接触,但是否了解他们的需要是另一回事。」

做义工时间久了,她更发现原来除了视觉外,视障人士很多感官亦特别敏锐。「他们会说听你的声音便能知道你是高矮肥瘦,或是知道你开不开心。他们真的能听得出来。」

虽然他看不到,但你就像当了他的眼睛。我会觉得大家有种交流,我看到的,你都感受到,这才有分享的快乐。

视障人士的文化娱乐活动受到不少限制,但彭晴认为残疾人士应该跟普通人一样,有机会接触艺术、欣赏艺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身体力行,希望加强公众人士关注视障人士的权利。数月前,她的视障朋友陈衍泓举办了一场无障碍婚礼,并提供口述影像、手语传译及无障碍通道。作为婚礼司仪,她形容场面「澎湃」、「宏伟」。

她笑言,「那简直是360度环回立体声全方位cover,有些场地或是表演可否这样呢?其实很多时我们应用一种平等的眼光,不要觉得他是盲或聋就要照顾他,其实只要给他一个机会就可以了。」

微小帮忙 视障者享观影乐趣

彭晴用声音为视障人士导航,协助视障人士重新走进戏院,令他们的生活增添多点色彩,重拾看电影的兴趣。她说,很多人不知道只要做一些很微小的事情,就足以改善视障人士的娱乐生活,为他们带来方便。十年前较少人认识口述影像,但是随着更多人参与其中,大众渐渐关注视障人士亦应享有不同权益。她认为,口述影像只是一个开始。

不少国家将残疾人士接触及享受艺术的权利视为人权,政府亦会推动相关政策鼓励社区投入参与。「无障碍」从来不止于硬件,在香港,「艺术无障碍」何时才得以被重视呢?

首部自选场次口述影像电影《逆流大叔》,也是由彭晴担任口述影像员。(《逆流大叔》电影剧照)

闭上眼看戏 「夹缝中」感共鸣

早前上映的首部自选场次口述影像电影《逆流大叔》,也是由彭晴担任口述影像员。没有影像,看不到七情上面的角色,看不到夸张的服装造型,只凭着角色的声线和口述影像员的声音导航,看电影反而可更专心细味故事和情节铺排。不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脑去想像,对电影的体会似乎更不一样。

记者第一次闭上双眼,去感受《逆流大叔》这故事。起初听着各人的对白,还未搞清楚谁是谁,情节便推进得很快。平常看电影,习惯以双眼去建立角色的形象。四个「麻甩佬」各自有什么烦恼,如何凭龙舟比赛建立斗志,学习面对逆境,这大概是最初抱着的问题。后来我发现除了靠口述影像知道剧情进展外,还有其他更深刻之处。

年轻的Dorothy(余香凝饰)外貌甜美,却又有着一把爽朗的声线,在以男人堆为主的龙舟运动项目,想要干出一片天。面对别人看不起,视自己为「小妹妹」,却仍硬着头皮去实现理想,Dorothy这样的女孩应该特别讨人喜欢。已有妻子的淑仪(潘灿良饰)对这位少女有了遐想。电影其中一幕,淑仪站在冲身间外,听着流水声。没有画面,只有口述影像和对白,却足以令人把画面幻想出来。

看不到演员样子,角色性格反而更突出鲜明。电影中龙哥(吴镇宇饰)和Carol(胡定欣饰)辛辛苦苦找到「看海」的地方,可以作为新的安乐窝。口述影像员形容那是「夹缝中的海景」,足以为视障人士带来共鸣,感受到那份无奈。电影是一个媒介,让观众感受故事,各人的体会不尽相同。若然因为视障而无法了解故事情节的推进,着实可惜。口述影像电影不只为视障人士提供娱乐,也是令视障者与社会联系的工具。

随着口述影像的发展日趋成熟及专业化,对于撰稿员的要求也渐渐提高。撰稿员要付出多少时间和工夫去为一部电影撰稿?又是什么驱使他们坚持以义工的形式下去?

 

本文获《香港01》授权转载 

原文连结: 彭晴用声音导航:视障人士也有欣赏艺术的权利
原文刊登日期: 2018-10-03
记者: 欧阳翠诗
摄影: 高仲明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