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档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间所管理的真人图书网络的相关资料。
联络我们 捐款支持 注册/登入
Wefoto
联络我们 捐款支持 注册/登入

故事

‹ 去主题页 ‹ 回到故事页

莫伟健

页面建立日期
2018.11.19

页面更新日期
2020.01.09

×

预约会见


! [姓名] * 必须填写


! [电邮地址] * 必须填写 ! [电邮地址] 请填写有效电邮

! [联络电话] * 必须填写 ! [联络电话] 请填写有效联络电话


! [组织] * 必须填写


! [开始会见日期及时间] * 必须填写

! [结束会见日期及时间] * 必须填写
! 开始日期及时间不能在结束日期及时间之后 ! 开始日期必须在目前日期或之后


! [预计参与人数] * 必须填写


! [地点] * 必须填写


你已成功提交预约会见,我们将会尽快处理您的申请。
×

回应/补充

* 必须填写


! [姓名] * 必须填写


! [电邮] * 必须填写


! [网址] * 必须填写

! [我有以下回应/补充] * 必须填写

选择附件 更改 删除
(最多可上传10个附件,总附件大小不得超过100MB。)
! [出了点问题,请再试一次。]
! [附件上传超过了最大附件数量。]
! [上传的附件超过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应/补充。

朗屏上瘾咖啡店:坚持味道,唔系宁愿执咗佢

什么是一间「纯粹」的咖啡店?咖啡店老板莫伟健(阿健)有个清晰的定义:店内的咖啡香,不会被食物油烟味盖过。这间叫Accro的咖啡店,主要卖咖啡,至于食物,蛋糕和松饼已是「底线」,店内的灯炉,只会为煮虹吸咖啡(Siphon)而开。他们的虹吸咖啡在咖啡圈甚有名声,店内出产过多名香港冠军虹吸咖啡师,许多外区咖啡迷都冒名而来,尤如店名Accro在法文的意思:上瘾。

由葵涌文员到咖啡店老板

阿健在元朗土生土长,就住在店舖对面的朗屏邨。初次接触咖啡是在十多年前,那时他还是个在葵涌码头上班的文员。每天最惬意的时光,就是下班后去葵涌一间叫Soulmate的咖啡店,饮一杯咖啡。「饮咖啡时看著他们工作会想,究竟自己将来会点?」那间店成为了阿健的咖啡启蒙,有晩店里没客人,店主邀请他入吧枱教他意式咖啡,从此开了他的一片新天地——做了几年文员,他觉得既然工作苦闷,何不学咖啡、想想转行的可能?

那时是2008至2009年间,台湾的咖啡名气甚响,有次阿健喜欢的乐队在台湾有表演,他便顺势到台北看骚,然后留下跟著名的咖啡导师卓伟民拜师学单品、手冲咖啡。蒲台北咖啡馆,他感受到一种很令人向往的氛围——环境幽静、没有压力地饮完一杯黑咖啡。带著这些记忆,他回港后打了三个月咖啡馆的工,没料到换来彻底的失望:「老板会限制你材料的用量、与客人的沟通,其实不太专注于做咖啡。与学到的理想咖啡很不同,便心想,不如自己开。」

每煮一次虹吸咖啡(Siphon),灯炉亮起的那一种红,成为咖啡店的焦点。(图片来源﹕香港01,郑子峰摄)

城里有人在晚上需要咖啡?

勇气其实不是突然而来的。阿健年轻时有玩band,他是鼓手,叛逆的特质可谓入血:「我觉得要做到自己想做嘅嘢。就算失败,最多重头来过,冇咩大不了,廿几岁之嘛。」为了开咖啡店心愿,他卖了楼,拿著积蓄作为开咖啡店的本钱来赌一铺,选址就在他家对面。于朗屏邨对面卖精品咖啡,在他开店的2010年可谓相当冒险,那时连星巴克也未入元朗。

那时许多人对咖啡店的印象,是中环人买一杯来赶路上班;但他的咖啡店一开始已是中午开店至半夜,十分鲜见的晚市咖啡馆。「那时元朗的夜晚,只有酒吧,虽然都兴楼上café,但好嘈。」他想要的是一个让人下班后,放松聚脚倾偈的空间:「我觉得返完工,应该有个安静的地方沉淀一下,好想营造这种气氛。」

咖啡馆的日与夜,在他眼中是两回事:日间,有睡眼惺忪的人来发呆回神;晚上,是带著一天奔波与故事来回气休息。晚上的城市人,需要的是咖啡?还是一间安静的咖啡馆?「好多人放了工、回家吃过晚饭后,会想找个地方与朋友倾偈,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元朗的妈横路上,除了有不同的街坊店舖,还有一间咖啡馆。(图片来源﹕香港01,郑子峰摄)

炒舖严重:租金最少贵台湾五倍

为了心中的理想咖啡馆,阿健坚持不卖更赚钱的食物,单靠咖啡,周末的收入便很关键。五年前,他因为旧舖加租50%而搬到同街的现址,此后亦订下周末限时2小时的规定,「周末要不停翻枱才有办法维持收入。」客人亦由最初的不解,慢慢到今天自动「走位」让座。「做咖啡店在香港好难,租金真系太贵!与台湾相比,最少贵五倍。」

「在日本、台湾,咖啡店好舒服咁做都可以维皮、赚钱,但香港成本贵,好多都要密密做才可以生存。」是没有良心业主吗?「好多业主现在都仲供紧,有供舖压力,没理由租金去不到都让你继续做。」阿健现时的业主,是在元朗做饮食的家族,最初租店在元朗大马路经营,但近年「炒舖」情况严重,元朗的舖租已接近市区的水平,业主儿女的舖位被财团夺去,最后要迁入妈横路的物业经营。「他们都在元朗做起,好明白舖位被夺走的难处。」

阿健说,当新一代的店舖业主(不少据说是内地人)不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炒舖,「要找到良心业主会更难;要在元朗找到特色小店亦只会更难。」特色与妥协,一线之差,有时可以很脆弱,但阿健说来是有点豁出去:「我系坚持做一间咁嘅咖啡店走过来,不想因为租金问题而改变这店的特色,否则宁愿执咗佢。」

每次有同行诉苦水,我都会同佢哋讲,你当初为了什么口味而做咖啡?咁辛苦建立间舖,为了客人口味而改变咁辛苦得来的味道,值唔值得?系咪你想做嘅嘢?

Accro老板阿健(右一)八年前卖楼换来一间咖啡店,为自己与店内的咖啡师,搭起寻找理想的舞台。(图片来源﹕香港01,郑子峰摄)

咖啡师的坚持

Accro以木为主调,吧枱上的虹吸咖啡灯炉是全店焦点,每煮一次虹吸咖啡,几分钟的艶红灯光加上滚动的热水令人目眩,情调不逊于清吧。虹吸咖啡师陈沅彤(Tiffany)也是被这种「有型又优雅」的氛围吸引,由客人身份自荐来打工,这几年边学边做,去年赢得比赛成为香港冠军虹吸咖啡师,接下店长Pinky的捧。

「由细到大,我都系三份钟热度,但只有咖啡,到现在我仍想继续接触。」她大学毕业后到过澳洲工作假期,在那边初次接触咖啡馆文化,甜味奶啡是她的第一印象。直至跟朋友来到这店,即被虹吸咖啡所吸引。她也曾在别些咖啡馆工作,都是以食品和甜品为主,「做咖啡只叫你倒几多粉、几多奶,就咁冲一杯嘢,唔知道自己做咩。」在这店,灯炉是她的舞台。她其实也喜欢做观众,一周一天的假期都用来跑咖啡馆,「看著咖啡师做嘢,我会觉得好放松,好沉迷!」一身黑衣的她,说时两眼发光。

Keith是2016年的香港冠军拉花咖啡师,「给我平价贵价咖啡豆都好,我都会认真呈现一次又一次的拉花艺术。」(图片来源﹕香港01,郑子峰摄)

和Tiffiany一样在咖啡馆找到舞台的有谢冠杰(Keith)。他是2016年的香港拉花冠军咖师,本来读机械工程的他,读书时开始喜欢在咖啡店打趸,后来自学手冲咖啡,在这店子由熟客变为兼职再变为全职咖啡师,因店舖规定所有员工都要玩一次咖啡比赛,他选了拉花,在几厘米的杯面,找到了令他投入苦练的手艺。「这门手工艺不会赚到好多钱,一杯牛奶咖啡可卖的价钱有限,远不及玩过味道为主的世界咖啡师大赛后,那些得奖作品可以得到的价值;但拉花可以照顾单纯需要一杯牛奶咖啡的人。」
 
咖啡店近年愈开愈多,开店的、投身咖啡行业的人都各故事,「伪文青打卡处」岂会是咖啡圈的全部?也许如Keith所言:「无论做什么行业,应问自己:你想要什么?只有你自己才会知道要怎么拣。」

 

本文获《香港01》授权转载 

原文连结:  【理想咖啡店.元朗】朗屏上瘾咖啡店:坚持味道,唔系宁愿执咗佢
原文刊登日期﹕ 2018-07-26
记者﹕ 谢慧心
摄影﹕ 郑子峰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