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一抹清流 — 樂觀
居於美國的香港人Lala,在真人茶座與我們分享美國的情況。因疫情之故,Lala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自從三月尾開始,州政府實施居家令,餐廳只能外賣,服裝店和大型百貨公司關門,只有必需的銀行、超級市場、藥房繼續營業。習慣了逛街和外出用膳,Lala表示感到苦悶。再加上兒子在家學習,即是「家長自己教」,同時一天三餐都要煮飯。為了兒子可以「放電」,只好帶他們踏單車。
茶座期間,Lala說了幾次「煩」。主持忍不住問,到底是誰感到煩惱?再進深聽Lala分享,其實丈夫在家工作,看到兒子吵架也會感到煩,於是Lala放工後回家,便開始接手照顧兒子的工作。同時Lala為了讓丈夫放鬆,會「煮牛扒、飲紅酒」,甚至有一次一家人遊車河兩小時。
為了照顧家庭,Lala說自己會主力外出購物,更直言自己有「來自香港的免疫力」,更因曾是空中服務員,習慣接觸細菌所以不擔心。香港人口密集,又曾經歷沙士,知道疫情中害怕的感覺,和必要的防疫措施;現在Lala一天洗手達23次,疫情一開始便戴口罩上班保護自己。即使顧客不太明白,Lala會表示自己沒有病,只想提供一個無菌工作間。
Lala形容自己自願要盡做母親、做太太的責任,因為丈夫負責報稅、醫療和兒子的活動,自己則負責家務勞動和清潔,主要是出力,做到「好像一隻牛咁」。一句「我寧願自己病,我自己一個suffer就好了,我會懂得處理情緒;如果他們病,好煩的,我要照顧好多事,我又擔心,他們又不開心,我寧願自己病。」令在場不少觀眾為之感動。
來到故事交換故事環節,Kimling進一步問Lala如何照顧自己,Lala說自己性格樂觀,即使病自己看醫生吃藥就好,也給大家忠告病了不要信「google醫生」,太多資訊反而引來焦慮;Justin分享自己有病尋找各種醫療方法,google資訊並引起恐懼,到最後竟然是一看跌打便好了。參加者佩雯和Chris請教Lala如何處理自己或家人的情緒? Lala表示會跑步、跟同事傾訴、喝珍珠奶茶等,也主動帶兒子外出踏單車,好讓丈夫有在家獨處的時間。Winky表示很欣賞Lala,會學習她「不計較」的性格,這樣易與家人相處。
William為大家解說訪問和故事交換故事環節,如何立體地展現Lala的性格──樂觀、懂得照顧自己和家人的情緒。以「煩」作為統稱,其實是把兒子的煩、丈夫的煩都放在心中,是盡責的母親和太太。
最後,Lala也不忘表示對真人茶座的欣賞:「你地觀察力好強呀!」一句幫助我們總結了敘事工作的主要目標:搭台燈音(舞台),讓受訪者在鎂光燈下,立體地看到自己。
敘事工作反思:活在異鄉逢疫症
• 轉變身分、換位思考:當受訪者講述自己在美國的環境下,因為自己堅持的防護行為不為當地人(甚至老公兒子們)認同,深感“煩”、“矛盾”、“幸苦”,一般的敘事工作者可以詢問受訪者背後堅持的理念意義(LOC/LOI),但這次主持人用了一個較為有趣的問法,就是:“你做嘅嘢美國人唔認同,作為一個香港人….你又點睇?”,這就搭建了一個舞台,讓聚光燈從周遭的困境中迴轉到受訪者身上,讓她回望到自己相信中國人偏方-羅漢果涼茶的智慧、情願自己病自己suffer的堅持、我好似一隻牛的比喻…等等一連串的發現。
• 從困境中尋回公道評價:受訪者一直在疫情中做了許多工作,可是身邊人未必認同或配合,令她感覺煩惱,主持人沒有說教、沒有呵護,只是簡單的問道:“老公仔仔都唔帶口罩…你做咗好多嘢…你點感覺?你點睇?”,一下子就把話題從困境中抽出來,提供一個喘息空間,讓受訪者公道評價一下自己的作為(LOA),受訪者得以拾級而上,領悟出這是「一個做人阿媽、做人老婆的責任」,「希望佢地健康」的核心思想,進而整理出我好似「一隻牛」的身分。
• 故事啟發故事、生命影響生命,敘事工作者要協助扣連:在交換故事的環節裡,主持人沒有太多講話,開始勿忘協助受訪者和參加者的故事分享扣連,簡簡單單的幾句:“相對你嘅情況,你點睇?”、“聽過xxx嘅故事,你有無諗多咗?”、“有無D乜你印象係深刻嘅?”,就已經讓受訪者在自己的信念上,再發展出「唔計較」、「分享能量」等命題。
感謝Chocolate與陳智達博士共同主持是次真人茶座,感謝Lala擔任嘉賓分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