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檔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間所管理的真人圖書網絡的相關資料。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Wefoto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註冊/登入

故事

‹ 去主題頁 ‹ 回到故事頁

梁少梅

頁面建立日期
2018.10.10

頁面更新日期
2020.01.09

×

預約會見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請填寫有效電郵

! [聯絡電話] * 必須填寫 ! [聯絡電話] 請填寫有效聯絡電話


! [組織] * 必須填寫


! [開始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結束會見日期及時間] * 必須填寫
! 開始日期及時間不能在結束日期及時間之後 ! 開始日期必須在目前日期或之後


! [預計參與人數] * 必須填寫


! [地點] * 必須填寫


你已成功提交預約會見,我們將會盡快處理您的申請。
×

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 [姓名] * 必須填寫


! [電郵] * 必須填寫


! [網址] * 必須填寫

!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選擇附件 更改 刪除
(最多可上傳10個附件,總附件大小不得超過100MB。)
! [出了點問題,請再試一次。]
! [附件上傳超過了最大附件數量。]
! [上傳的附件超過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應/補充。

隔代傳承 培育新一代

退下火線,不等於無所事事。一群公務員離開職場後投入義工服務,參加「學校起動」計劃,重臨校園,分享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為學生解惑指路,協助他們規劃人生。 

退休義工 分享經驗

12名來自廉政公署、懲教署、衞生署等政府部門的義工,在「學校起動」計劃安排下,到將軍澳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與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分享升學和就業經驗。 

梁少梅於1976年入職,在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負責醫務化驗,退休後加入公務員義工團隊。 

最初還為如何打開話匣子而發愁,豈料他們早有準備

61歲的她說,頭一回跟學生分享工作經驗,感覺新鮮。「最初還為如何打開話匣子而發愁,豈料他們早有準備,提出多條問題,包括我在沙士爆發期間的工作、化驗細胞組織是否需要在手術室進行,明顯是想清楚了解這個行業。」

亦師亦友: 退休公務員義工梁少梅(右一)參加「學校起動」計劃,跟中學生分享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協助他們規劃人生。(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中六學生簡佩芝希望學校多舉辦類似活動,讓他們了解不同政府部門運作,以便將來擇業。「雖然很多資訊都能在網上查到,但活動讓我們有機會直接向行內人取經,獲益良多。」 

另一名中六學生陳思曉對工程學滿有興趣,聽過地政總署退休員工分享後,頓感眼界大開。「原來工程學涵蓋多個範疇,如土木工程、機電工程,也有專門負責水電供應、消防設備的工作,選擇多得很,我會擴闊思維,考慮更多出路。」 

擴闊視野: 中六學生簡佩芝(左)和陳思曉認為,退休公務員到學校分享工作經驗,讓他們了解不同政府部門運作,有助規劃前程。(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學校起動」計劃2011年推出,為參與學校和夥伴機構配對,舉辦活動,向學習條件較遜色的中學生提供不同學習機會,從而培養自信,啟發他們規劃人生,為升學和就業做好準備。 

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是其中一間夥伴機構,推出跨代英語共融計劃,安排退休人士到學校訓練中學生英語會話,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同時促進跨代共融。 

長幼互勉 相得益彰 

67歲的趙淑蘭退休前在入境處任文書主任,擔任義務導師後,現在幾乎每逢星期六,都到天水圍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跟學生用英語聊天,天南地北,隨興交流。 

「這項活動別具意義,我藉此重投社會緊隨時代步伐,不會脫節,心境也因此年輕不少,人變得活躍,喜歡和年輕人玩。」 

義教英語: 退休公務員義工趙淑蘭(中)參與「學校起動」計劃下的跨代英語共融計劃,到學校與學生用英語聊天,藉此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除了聊天小組,跨代英語共融計劃鼓勵學生以不同方式運用英語。中三學生施港希與同學選擇拍攝短片介紹校園,並在活動上分享。 

「我的英語不好,平常不會說,即使應考口試也不敢開口。參加活動後,我的膽量大了,現在會嘗試說,也會盡力完成考試。」 

跨代共融英語計劃總監黎偉麟表示,計劃不單提高學生英語能力,也讓退休人士與年輕人多交流,建立跨代友誼。 

「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下跟退休人士交談,有機會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英語,兩代人加深認識後,容易建立友誼,學會跟不同年齡的人相處。」   

一舉兩得: 跨代共融英語計劃總監黎偉麟(右)表示,計劃不單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也讓退休人士與年輕人多交流,建立跨代友誼。(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學校起動」計劃至今獲超過40間企業、領事館、大學和機構支持,逾50間中學參與,受惠學生達五萬人。 

 

本文獲《政府新聞網》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隔代傳承 培育新一代
原文刊登日期﹕2018-04-22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