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存档为humansWeb於2018年至2022年期间所管理的真人图书网络的相关资料。
联络我们 捐款支持 注册/登入
Wefoto
联络我们 捐款支持 注册/登入

故事

‹ 去主题页 ‹ 回到故事页

林清

页面建立日期
2020.03.18

页面更新日期
2021.08.19

×

预约会见


! [姓名] * 必须填写


! [电邮地址] * 必须填写 ! [电邮地址] 请填写有效电邮

! [联络电话] * 必须填写 ! [联络电话] 请填写有效联络电话


! [组织] * 必须填写


! [开始会见日期及时间] * 必须填写

! [结束会见日期及时间] * 必须填写
! 开始日期及时间不能在结束日期及时间之后 ! 开始日期必须在目前日期或之后


! [预计参与人数] * 必须填写


! [地点] * 必须填写


你已成功提交预约会见,我们将会尽快处理您的申请。
×

回应/补充

* 必须填写


! [姓名] * 必须填写


! [电邮] * 必须填写


! [网址] * 必须填写

! [我有以下回应/补充] * 必须填写

选择附件 更改 删除
(最多可上传10个附件,总附件大小不得超过100MB。)
! [出了点问题,请再试一次。]
! [附件上传超过了最大附件数量。]
! [上传的附件超过100MB的大小上限。]


你已成功提交你的回应/补充。

口罩,既是兴趣也是工作

「口罩」,相信大部份香港人并不陌生,自2003年沙士时开始认识,复于今年2020年再度相遇,随意在街上观看,九成人戴上了口罩。林清博士(Dr Simon Lam)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从不常使用口罩,到疫情下口罩成了保护自己的必需品。他更把口罩成为其研究志趣,寓兴趣于工作之中。  

Simon现为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助理教授,沙士期间于威尔斯亲王医院任职护士。据Simon忆述,沙士之前,医院内护士为了尊重病人都不戴口罩,除了是照顾高传染性的肺痨病人,或是清洗严重溃烂的伤口,需经特别批准方能使用。「沙士可谓完全改变了医院内的口罩使用,连最干净的地方──产房,现在医护人员都会戴上口罩。」

因为好奇心。口罩的合适度(fit rate)为何与外国研究所说的不尽相同?我好想知道,超想知道,就会不断去寻找答案。 

Simon与口罩结下不解之缘,源于一项帮学生测试口罩的任务。「N95口罩与外科口罩不同。N95口罩要符合脸形,完全密封,只靠口罩的过滤膜来呼吸,因此N95被称作呼吸器(respirator)。在香港公开大学工作期间,我有机会为学生作测试,配对适合其脸形的N95口罩,这样学生才能安全地到医院实习。」   

研究口罩,从一项工作任务开始,一做便是十几年。既不是必须的教学工作,也与其博士研究无关。问Simon为何拨出额外时间研究口罩?「因为好奇心。口罩的合适度(fit rate)为何与外国研究所说的不尽相同?我好想知道,超想知道,就会不断去寻找答案。」现在研究口罩渐渐成为Simon工作的一部份,因他对口罩的兴趣,也成了理大国际感染控制中心的成员之一。

 (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若能够结合研究和兴趣,会有趣得多,并不觉得自己在工作。  

教学工作繁重,如何仍然保持研究口罩的兴趣?「口罩是工余的兴趣,就正如有人认为打球是兴趣,或游泳是兴趣,是很享受的。口罩研究又可以发表学术文章,一举两得。」问Simon何时开始有这种想法?「我记得在公开大学工作时,有一位前辈Linda  Lee跟我说:若能够结合研究和兴趣,会有趣得多,并不觉得自己在工作。我很认同Linda的说法,我要开拓自己的研究兴趣,可能冷门一点,但是我喜欢,而且再冷门,也有能够触动人的时候。」   

Simon一直把兴趣融入工作中,当护士也是他的兴趣。「我喜欢当护士,打算一直做,甚至是一直在威尔斯医院做,希望升做护士长、病房经理等等,从来没想过离开。」可是生命无常,沙士期间工作量倍增,有半年时间独自隔离居住没有回家;当时Simon又兼读硕士,可能因为这样「挨出个病来」,患上虹膜炎,视力可能只剩下三个月。通宵更后需要请病假休息,Simon知道无法继续当前线护士了。 

  (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林Sir,你那么懂得教人,一开十,十开百,
就有更多人懂得做护士,懂得照顾人了。  

仍然渴望留在前线,不想在医院当后勤位置,Simon要如何抉择?「其实我也徬徨了一段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我与大学教授仍有联系,我曾当过五年兼职研究助理,有学术研究的经验,又有临床经验。有一位病人跟我说:『林Sir,你那么懂得教人,一开十,十开百,就有更多人懂得做护士,懂得照顾人了。』听到病人这么说,触动到我想,在大学教书是可能的出路,便开始应征大学的教学工作,一直教书至今。」   

沙士期间努力紧守岗位,Simon因此感染了沙士幸好没有发病;醉心于口罩研究,我们听著Simon娓娓道来,如何用一支棒反复测验口罩底面的细菌数目……看著Simon眼中的闪闪光芒,我们也感受他对护理行业的热诚,能结合兴趣与工作的无比快乐。

 (相片由受访者提供) 

 

+ + + 2020年2月28日 真人茶座访谈记录 + + +

「机缘巧合」的惊心动魄

Adobe Flash Player Loading ...

按此阅读影片的叙事工作反思

Simon从前是一个前线医护人员,今日已是一位助理教授、一位博士、一位专业学者,当中的波澜起伏,他在对谈之初,只以一句「机缘巧合」就轻轻带过了…

Simon钻研的主题比较冷门,但最近却成为全香港甚至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口罩,一提到这个话题,Simon就滔滔不绝的为大家带来了海量的专业知识,听著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对这主题的热诚和独到见解。有趣的是Simon却绝少提到对自己专业成就的感觉,只曾轻轻的提到,他对口罩的著迷,只是十多年的个人兴趣,和工作或学业并无关系的;就是这独特的一点,主持人忍不住问道他这兴趣从何而来,Simon才蓦然记起上司Linda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能把工作和兴趣结合,做起来就会有力好多!」从此,Simon就努力把个人兴趣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这也成就了后来他学业有成、专业路上贡献良多,可是他只以一句:「机缘巧合」,就轻轻带过其中的各种波澜起伏。

当茶座的其他参加者听过Simon的故事后,都分别回应了一些有关把工作和兴趣结合的故事,就在这故事启发故事的过程里,Simon回想起更多自己的人生故事,原来他在前线做医护工作时,曾感染沙士,因当时连续性工作及硕士论文而令视力受损,几乎只剩3个月的视力,更影响了护理的工作,而他为了不拖累团队,竟然选择离开了自己喜爱的岗位…这一切在旁人听来惊心动魄的经历,从Simon口中说来,就云淡风轻的。之后他再「机缘巧合」的转到了大学、当起讲师、开始了科研专业…

就在和现场参加者交换了更多的故事后,Simon对自己的「机缘巧合」的经历也产生了好奇,问道:「咁啱呀?唔知系唔系咁啱呢…?」,然后在叙事的过程中,Simon陆续的探索出他自己一连串的生命信念,如「感恩」、「要感性和理性分开」、「事实就要认」、「要多谢一些坦白同你讲嘅好人」…等等。

Simon在这叙事的过程中,探索出他遗忘了的或没有留意到的重要信念,然后又在故事交换故事的过程中,和一众参加者互相激励,大家都得到更宽的视角,余味绕梁。

 + + + + + + + + + + + + + + + + + + + + +

 

 

 

访问:陈智达
撰文:刘剑玲、赵威廉

book-story.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