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 [姓名] * 必須填寫
電郵地址 * ! [電郵地址] * 必須填寫 ! [電郵地址] 請填寫有效電郵
組織 * ! [組織] * 必須填寫
預計參與人數:* ! [預計參與人數] * 必須填寫
地點:* ! [地點] * 必須填寫
請問您為甚麼有興趣邀請這故事人物作分享嘉賓?
其他問題/意見
遞交 取消
真人網絡非常重視閣下的私隱權,因此制訂有關保護政策,為閣下提供周全的保障。閣下使用本計劃網站之各類服務均受此私隱政策聲明列載的條款所規管。在使用或提供任何資料(包括閣下之個人資料)前,請小心閱讀此私隱政策聲明。
閣下有義務提供本網站要求的個人資料作登記或參與活動之用,除部分可選擇性填寫的資料除外。
* 必須填寫
電郵 * ! [電郵] * 必須填寫
網址 * ! [網址] * 必須填寫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 [我有以下回應/補充] * 必須填寫
附件
有時城市人這樣醒來——滑手機看到晨早一宗學童自殺報道,有時間、地點、人物、歲數以及據記者了解的尋死原因。處理自殺報道是新聞系必修課,不少研究指出自殺新聞具有傳染性,必須避免過分煽情或細緻。但我們仍然想知道,一個想過了結生命的學生,他曾經想什麼?如果他不是「突然有自殺傾向」,身邊的人是否可以早一點察覺、加以陪伴?歷史不能重來,社會有沒有機會盡快修補裂縫?我們談談那些在結束生命的掙扎的瞬間,不着痕跡的求救信號。